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一)研究背景
芥川龙之介与鲁迅都是东方文学中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学家,他们基本生活在同一时代,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有着较多的相似之处。芥川龙之介是日本近代的著名作家,被称为日本文坛的奇才。他的文学创作分为两个时期,前期以利己主义为中心,创作出《鼻子》《罗生门》《地狱变》等等。后期,他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自己的内心世界,代表作有《河童》《齿轮》《海市蜃楼》等。《河童》这部作品发表以后获得高度的评价,同年的七月作者以自杀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该作品被评价为“人生的总结”。现在日本文学界“芥川奖”培养了许多文学家,并且日本人谈每年都在他的忌辰举行“河童祭”,可见这部作品的意义和影响非凡。鲁迅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创始人,在他30年的创作生涯中,创造了《狂人日记》《呐喊》《故乡》等等,意义十分重大。两人虽然没有见过,可是却相互关心。鲁迅很喜欢芥川的短篇小说,同时也是最早译介芥川的作品到中国。他们的创作作品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但是站在各自不同的文化立场、生活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因此他们的作品蕴含着不同的文化特质。国内外对《河童》《狂人日记》的研究大致都是各自单独研究,从他们社会背景、人物形象、思想情感、艺术手法来研究。
(二 (二)研究目的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河童》和《狂人日记》中狂人的形象,探讨两者之间的异同,进一步分析作品所表达的观点以及现实意义。
1明确研究对象。介绍芥川龙之介和鲁迅两位作家的生平经历和两者相互之间的影响,双方的作品相互影响。之后引出论文所研究的对象《河童》和《狂人日记》,并且梳理归纳相关文献,以及提出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最后表明改论文的总观点-狂人皆是作者抒发自己对时代情感的产物。
2 阐述故事梗概并分析作者各自所处时代。芥川龙之介著《河童》是正值晚年,当时由于资本主义的危机波及到日本,日本社会的各种矛盾不断激化,他目睹了社会的种种丑恶,抒发了他对近代社会的不满;鲁迅写《狂人日记》时深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当中,反帝反封建,提倡新文化、新思想、新道德,抨击旧文化、旧思想、旧道德。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 (一)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细读关于《河童》和《狂人日记》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与归纳。阐述前辈们的研究成果,并且提出自己的创新点,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研究的文献不多,此外同时研究两本著作当中的狂人形象的文献也不多,因此进行本论文的研究与撰写。
比较分析法:反复阅读《河童》和《狂人日记》,通过原著当中对狂人的描述以及作者的生平经历、所处的时代背景,深刻分析两位狂人的异同,并且进行概括分析。
4. 参考文献
[1] 芥川龍之介. 芥川龍之介全集. 現代日本文学全集26[m]. 東京築摩書房,1953.
[2] 関口安義.「河童」を読むー龍之介の生存の問いかけ-[j]. 都留文科大学研究紀要,2009(70).
[3] 橋本学,藤井伸行.試論芥川龍之介に近代への諍いー一大正期知識人の思想と苦悩に関する初歩の考察「j」.広島国際大學医療福祉学科,2009(5).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七学期:
(1)7-11周: 论文命题与选题;指导教师与学生见面,第一次面授;
(2)15-18周: 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书”,进行论文撰写的前期准备;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