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网络诗歌作为一种新兴的诗歌形式,自20世纪90年代诞生以来,以其独特的媒介特征和表达方式,迅速在互联网空间蓬勃发展。
它不仅继承了传统诗歌的艺术基因,更在创作主体、传播方式、语言风格、题材内容和审美趣味等方面呈现出颠覆性的变革,对传统诗歌观念和审美体系产生了巨大冲击,也为当代诗歌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网络诗歌自诞生以来就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对网络诗歌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诗歌的定义和特征:学者们对网络诗歌的定义和特征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如唐诗认为网络诗歌是“运用电脑网络创作和传播的诗歌”,[1]彭玉兰则强调网络诗歌的“交互性”和“超文本性”特征。
[2]
2.网络诗歌的发展历程:学者们对网络诗歌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如张同道将网络诗歌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3]并分析了每个阶段的特点。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主要内容
本研究将以“网络诗歌对传统诗歌的颠覆与传承”为题,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1.创作主体的平民化与大众化:网络诗歌打破了传统诗歌创作的精英化壁垒,任何人都可以成为网络诗歌的创作者,体现了创作主体的平民化和大众化趋势。
2.传播方式的即时性与互动性:网络诗歌依托互联网平台进行传播,具有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改变了传统诗歌的传播模式和接受方式。
3.语言风格的口语化与网络化:网络诗歌的语言风格更加自由、灵活,倾向于使用口语化、网络化的表达方式,颠覆了传统诗歌的语言规范。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研究。
1.文献研究法:将系统查阅和梳理与网络诗歌相关的文献资料,包括学术专著、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网络文章等,了解国内外学者对网络诗歌的研究现状,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2.文本分析法: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网络诗歌作品进行文本分析,分析其创作特点、语言风格、题材内容、审美趣味等,揭示网络诗歌的艺术特征和审美价值。
5. 研究的创新点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视角新颖:将网络诗歌置于传统诗歌的参照系下,以“颠覆与传承”为视角,探讨网络诗歌的价值和意义,力求突破以往研究的局限,提出新的学术观点。
2.方法综合:将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有机结合,以期更加全面、深入地分析网络诗歌的特征和发展规律。
3.内容前沿:关注网络诗歌发展的最新趋势,探讨网络诗歌与新兴技术、网络文化之间的关系,为网络诗歌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陆薇,申丹.网络诗歌的诗学特征[j].文艺研究,2021(04):115-123.
2. 程翔. 网络诗歌:当代诗歌的新空间[j]. 南京社会科学,2019(05):167-174.
3. 谭五四. 网络诗歌:一种“泛诗歌化”写作[j]. 文学评论,2018(01):147-154.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