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园愈加注重孩子们的教育和学习。随着大趋势的展开,越来越多的家长聚焦于课外兴趣班及幼小衔接班。可是结合已有研究发现,面对幼小衔接热潮,家长很多受从众心理与自身因素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受教育程度、职业水平、家庭收入及补偿心理,更加关注孩子在兴趣班中的的知识和能力获得,逐渐教育功利化。
2021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的通知,针对长期以来存在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分离、过度重视知识准备等问题提出指导,引导社会、教师、家长树立科学幼小衔接的理念,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同时“双减”政策提出,全国各地严查校外培训,规范培训机构,大环境下大班幼儿兴趣班现状必将进一步变化,家长、老师对大班幼儿幼儿课外兴趣班学习又会产生怎样看法和困惑,这也正是笔者调查的问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相互衔接,随着幼小衔接的展开,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更加重视,很多幼儿兴趣班也应运而生。而幼儿兴趣班是幼儿常规在课堂之外的所有能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学习专长、培养情趣、得到快乐的一种课外组织形式,可是结合已往研究发现,家长参与幼小衔接由于幼儿教育理论不足等原因可能会忽视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出现幼儿超前学习现象,加之兴趣班缺乏相关部门的监督和管理良莠不齐,可能会给幼儿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本论文课题的研究则基于“双减”政策的提出以及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的科学幼小衔接,以了解目前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课外兴趣班现状。课题围绕苏州市某幼儿园大班展开,首先对随机抽样的大班幼儿进行口头访谈,从幼儿的角度了解其参与兴趣班的情况及现阶段的准备和心情,通过对幼儿访谈的文字记录分析,总结目前大班幼儿幼小衔接阶段的问题和共性;其次对幼儿老师进行教师访谈,通过对访谈数据的分析总结,深入了解幼儿老师在幼小衔接视角下对幼儿参与课外兴趣班的看法和对家长的建议;最后制定“幼小衔接视角下大班幼儿课外兴趣班情况”的家长调查报告,运用spss对调查报告数据进行分析,同时为了弥补问卷调查中偏于表面的不足辅之以对部分家长的抽样访谈,进一步总结分析家长目前对于科学的幼小衔接的了解情况以及对幼儿兴趣班选择下深层次的困惑和问题。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目前家长对于幼儿兴趣班选择和幼小衔接的态度和观念进行问卷调查。
2)访谈法:弥补问卷调查中偏于表面的不足,补充说明中涉及问题的深层原因及不同主体调查。采用正式访谈和非正式访谈相结合方式①对大班进行随机抽样口头访谈,了解其参与的兴趣班及自身对兴趣班的态度和想法;②对大班幼儿老师和幼儿家长进行随机访谈,用录音笔和笔记记录,了解目前她们在幼小衔接视角下对幼儿兴趣班的看法、意见和困惑。
4.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玥彤.家长送幼儿参加兴趣班的心理分析与建议[j].黑龙江教育学院报,2014,33(10):80-82.
[3]黄毕莎. 家长对幼儿兴趣班需求现状的调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7.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12-15 ~ 2023-02-19:教师指导学生选题,搜集相关研究资料。
(2)2023-02-20 ~ 2023-02-26:教师完成并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
(3)2023-02-27 ~ 2023-03-12:完成开题报告,写出论文撰写提纲。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