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侗绣系列文创设计开题报告

 2023-02-20 06: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华大地上的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绚烂的文明,正是因为各自的民族个性汇聚在一起才彰显了中国文明的包容和丰富。 侗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有个性有内涵的民族,由于其聚居地的蜿蜒曲折,灿烂的文明难以向世界得到传播,所以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努力的对侗民族的文化历史研究以及对于其文化的传承显得十分有必要。

侗族刺绣的开端是受楚汉刺绣的影响,因此侗绣吸收了楚汉文化的浪漫,又加入了本民族的大胆想象,侗绣的风格包含了民族独特的个性,追求与大自然的亲近。侗族刺绣的图腾纹样以及色彩搭配无一不展示了人类对于神性的崇拜、对于自然的热爱和亲近。侗族人通过刺绣的方式记录文明,所以侗族刺绣也有“活化石”与“无字史书”的美称,由于侗族聚居地的多山蜿蜒,因而和外界社会联系的方式也十分有限,近几十年来,交通与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得侗族人的文明被更好的展现在世界面前,但是由于手工刺绣的耗时长以及成本赶不上生活水平等因素,使得侗族刺绣这一文化留存面临了巨大的困境。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窥探社会的需求,并及时的作出设计规划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设计师的职责就是为了服务社会,便利社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最终我选择了从侗族刺绣这一角度切入,以侗族文化的传承为目的进行我的毕业设计。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研究侗族文明的起源背景与发展历程有利于更好的对侗族刺绣进行文化挖掘,不论是侗族刺绣的应用、侗族刺绣的图腾纹样还是侗族刺绣的色彩搭配都有其独特非凡的意义,从故事出发,以合理的逻辑为主线来将文化传承的诉求展现在大家面前是我的毕业设计的最终目的。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前期调研中:将侗族故事合理的串联,唤醒大家对于侗族文化传承的热情。

2)设计过程中:将侗族故事与实用相结合,避免作出“空壳”设计。

3)最终展示时:避免“以纺织品展示纺织品”的思路进行展示。

写作提纲:

1)无字史书的形成——侗族刺绣纹样的起源背景与发展历史。

2)神性自然的崇拜——侗族刺绣纹样的形式与美学特征研究。

3)民族个性的赓续——侗族刺绣纹样的创新设计与文创应用。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由于国家政府对于非遗文化传承的大力支持,进而一批有才能的人也纷纷涌入这个领域进行调研走访,进行创造性应用,努力的挖掘侗族刺绣的创新应用方法。例如贵州政府委任了一批非遗传承人,主要用于集中组织手艺精湛的绣娘进行刺绣技法的创新和将侗绣融入日常生活中的用具,从而对侗绣进行更好的推广,使其具有商业价值。

2011 年 5 月 23 日,侗绣经中国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 年 5 月 15 日,侗绣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2020 年 10 月 16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美育要强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和文化观,从而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2)国外对于中国少数民族的文化一直保持着非常浓厚的感兴趣,在我进行田野调研的时候与当地寨民、民宿老板、政府官员交流沟通的时候多次提及到有许多国外朋友对侗绣文化爱不释手,来到侗族村寨就是为了进行一些深入的分析研究。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月:确定选题,提交开题报告;

2022年2月:线上搜集资料,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后规划田野调查计划;

2022年3月:进行实地调研,调研过程中注重记录总结;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陆娟娟. 符号学视角下三江侗绣图案的美学研究与应用[J]. 西 部皮革,2021,43(7) : 140-141. LU Juanjuan. The aesthetic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Sanjiang Dong embroidery pattern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iotics[J]. Western Leather,2021,43( 7) : 140-141.

[2杨晋铭. “一带一路”背景下侗绣纹样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D].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2021. YANG Jinming. The Application of DongEmbroidery Patterns in the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under theBackground of 'One Belt One Road'[D]. Guilin: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2021.

[3曾霞,金枝. 三江传统侗绣应用及其纹样的艺术特征[J]. 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10) : 21-23. ZENG Xia,JIN Zhi.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Dong embroidery in Sanjiang and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its patterns[J]. Light Textile Industry and Technology,2020,49( 10) : 21-23.

[4廖开顺,石佳能.侗族远古神话传说的美学基因[J]. 贵州民族研究,1995( 3) :111-119. LIAO Kaishun,SHIJianeng. The aesthetic genes of the ancient myths andlegends of the Dong people[J]. Guizhou Ethnic Studies,1995 ( 3) :111-119.

[5朱程宾. 新冠疫情爆发下蝙蝠图案文化浅析[J]. 西部皮革, 2020,42( 19) : 40,42. ZHU Chengbin. Analysis of bat pattern culture under the outbreak of new crown epidemic[J]. Western Leather,2020,42( 19) : 40,42.

[6朱华,张延平. 满族荷包中的蝙蝠纹研究[J]. 辽宁丝绸,2016 ( 3) : 11-13. ZHU Hua,ZHANG Yanping. Research on bat patterns inManchu purse[J]. LiaoningSilk,2016( 3) : 11-13.

[7曾霞. 欧普艺术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剖析[J]. 轻纺工业与技术,2019,48( 6) : 41-44. ZENG Xia. An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ionof Op art in clothing design [J]. Light Textile Industry and Technology,2019,48( 6) : 41-44.

[8项锡黔,王良范.侗族服饰纹样的艺术人类学解读[J]. 贵州民族研究,2013,34( 6) : 73-76. XIANG Xiqian,WANG Liangfan. An artistic anthropologicalinterpretation of Dong costume patterns[J]. Guizhou Ethnic Studies,2013,34( 6) : 73-76.

[9王婷婷,施建平.彝族太阳纹样的设计分析与应用[J]. 丝绸, 2014,51( 3) : 43-47. WANG Tingting,SHI Jianping. Design analysis andapplication of sun patterns of the Yi nationality[J]. Journal of Silk,2014,51( 3) : 43-47.

[10汤洁,胡淑琪,严建云. 三江侗族服饰图案的审美形式及现代应

用[J]. 包装工程,2019,40(4) : 277-282. TANG Jie,HUShuqi,YAN Jianyun. Theaesthetic form and contemporary application of the costume patterns of theSanjiang Dong minority[J]. Packaging Engineering,2019,40(4) : 277-282.

[11]李延寿. 北史魏收传[M]. 上海: 中华书局,1979: 1-30. LI Yanshou. Northern History Wei Shou Biography[M]. Shanghai: Zhonghua Book Company,1979:1-30.

[12]周星,陈春.民俗图案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J]. 包装工程,2017 (22) .

[13王刘娟. 符号学视角下侗族服饰纹样的应用研究[D]. 广西师范大学,2017.

[14]高溢聪. 侗族服饰刺绣文化的研究及视觉语言的分析[J]. 大众文艺,2015 ( 22) .

[15邱春婷. 三江侗族芦笙服拼布技艺中的图案探析[J]. 装饰,2016 ( 2) .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