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总体而言,现代性的生活体验仍然是虚无主义的。物化状况下的人们始终无法获得充足的幸福感:忙忙碌碌,惶惶不可终日,不知所终。
人们无时无刻不在遭受着虚无主义的痛击。人们的内心世界的归属正在被侵蚀,内心逐渐被疲惫、对事物不感兴趣、认为一切都是无意义的情绪所侵占,对生活感到焦虑,身体逐渐萎靡不振。“虚无主义”正如西方哲学家尼采口中所称“一切客人中这个最不祥的敌人”,已经“站在门前”,“我们失去了赖以生存的重心,因此暂时束手无策”。
因此,为表达对“虚无”的状态以及思想的应对方法,计划做系列动态海报,表达“即使一切都是虚无的,但我们依旧可以做‘乐观的虚无主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针对“虚无”一概念的意义以及对人生的指导意义进行动态海报设计、文字设计、装置艺术设计、 文创设计。
1.动态海报设计,以设计元素——气泡为主体,用气泡的各种状态隐喻人生的阶段以及会遇到的困境。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中国虚无主义的各种存在形态在本质思想上基本都是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是我们需要抵制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的体现。从根本上来说,国内的虚无主义试图效仿现代西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模式,全面改造中国社会,使中国融入所谓世界潮流的意识形态,彻底改变现存一切制度体系和价值体系。。警惕与防范中国虚无主义必须从理论逻辑、方法论逻辑、实践逻辑进行考量,对其理论体系和实践表现作出总体性批判。
老子的“无”的思想展现了元代的古典美学思想,对中国以及日本的审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子的审美境界,结合了“有”、“无”、“虚”、“实”的理念,以“无”和“虚”为基础,追求着虚无的审美理想。老子的“虚”、“无”并不是单纯物理和视觉意义上的“空无一无”,而是在物体“有”之中的多层次之间的特殊的存在和表现状态。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1年11月20日(本学期第十周)——完成选题工作;
2.2021年12月11日前——完成开题工作;
3.2022年3月19日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
5. 参考文献
[1]尼采:《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m],张念东,凌素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参见杨金华:《当代中国虚无主义思潮的多元透视》[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1年第4期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