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课题背景:北大留学生及博士后公寓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京大学校园内,西隔北大方正办公楼及学生公寓为中关村北大街,北为北大宿舍区,东隔规划的中关村西路为中国科学院化工研究所,南隔规划的中关村二条为中科院宿舍区。这是一个集住宿、餐饮、会议、文化交流、办公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寓区。本项目的景观设计面积约为1万平方米。
公寓园区用地呈“刀把形”,其中包括被规划的市政道路(中关村北三条、中关园西路及中关村北一街)划分为四个地块(A、B、C、D)的二期用地,和一期已建专家公寓。地块内共有11棵古树、大树需保留,其中二级保护古树3棵。
意义:在设计中通过丰富的造园手法来突出留学生公寓的景观主题:聚集了五湖四海的学生的地方也聚集了世界各地的文化,在园林中得到阐述与发扬,将园林景观纳入公寓总平面布置中,做到全面规划,与建筑格调一致,用优秀的建筑与宜人的外部景观空间来接纳不同肤色的学者。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1、把握场地的基本特征以及场地与周围区域的关系。通过进一步分析,结合现场照片与文字制作现状分析图,从而提出场地内需要保护利用的积极因素以及需要消除或减轻的消极因素,为下一步设计做好准备。
2、调研北京大学的历史与文化传承,并在设计中适当体现。明确本次设计的目的是营造供留学生使用,可游赏、可学习、可交往的具有综合功能的空间。
3、穿越a、b、c相邻地块之间规划市政道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难以全面实现,景观设计应充分考虑地段现状、近期使用的可能性及远期规划的合理性。尽管用地分割成若干地块,但景观设计仍按一个整体考虑。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高等教育正式走入大众化时代,各大高校都不断扩大招生规模 ,很多高校开始扩建新的校舍、不断拓展教学空间,大量崭新校园的建成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也直接推动了高等教育的发展。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的交流愈加密切。高校校园公共空间不仅要满足不同国籍学生交流互动的需求,而且承担着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我国国际影响力的责任。因此,在空间设计中,设计者要考虑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园林造景手法,增强场地活力与交流可能性,营造具有中国思维和特色的校园公共景观。
在国外,关于校园景观建设以及校园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针对校园文化在景观建设中的应用方面提出的观点很有超前性。欧美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发展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因此关于大学校园的整体规划,校园景观设计等研究成果较多,研究的内容也较为深入。虽然国外高校校园人文景观的研究相对深入,但是前期研究主要偏向于建筑与规划,景观环境只是建筑与校园整体规划的一个部分,更没有单独细致的理论研究。
而我国对于大学校园规划建设中景观以及景观与校园文化之间关系方面的相关研究相对起步较晚,但是目前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大学校园景观的理论体系也日益丰富起来。对大学校园中景观的规划建设的研究,主要方面包括:对校园的景观介绍、校园景观发展建设的研究、校园景观的整体规划布局的研究、校园中某一种景观要素的研究、大学新校园中的文化景观等。其中研究校园文化和校园景观元素的著作较多,将校园文化与校园景观融合起来的研究较少。
4. 研究方案
设计场地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京大学校园内的北大留学生及博士后公寓。北大是一所充满人文气息、历史悠久的校园,凝聚着时代的魅力,流淌着中国文化的精髓。校园环境形象不同于其他文化性、商业性环境,它承载着人文历史的传承,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典雅、庄重、朴素、自然应该是其本质特征。校园内户外空间环境的使用频率较高,在弘扬传统文化、展示中国特色上应当被赋予更多的设计考虑。因此方案的主题思想以文化的融合为主。将校园公共空间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 利用传统园林植物和造园手法营造富有特色的校园公共空间景观,诠释对校园精神的理解,从而反映校园的多元性,自由性与兼容并蓄。
这是一处集住宿、餐饮、会议、文化交流、办公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寓区,校园内的公共空间承担着传播中国文化、提供户外交流环境的责任。基于场地周边环境,北为北大宿舍区, 南面中科院宿舍区,西靠北大方正办公楼及学生公寓,东临中国科学院化工研究所。场地内人流量较大,以学生、教师和工作人员为主,因此场地内道路设计力求通畅、方便和实用,注意与现状道路的自然衔接,满足各功能区的交通需求,并考虑无障碍设计。
不同功能区域的环境可以通过不同的设计手法来处理。为满足使用人群的不同需求,提供不同性质、功能、尺度的交往空间,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场地分为四个不同的主题空间,分别为静谧休憩区、文化交流区、生态观景区和娱乐活动区。不同的主题空间通过植物、地形、构筑物等元素来营造不同的空间感受,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以开敞空间为主,半私密空间为辅,相互串联,主次分明。注重内外部空间的交融,强调空间的交往性,形成清晰的规划结构。
5. 工作计划
第1-4周(23.01.02-23.01.29):根据选题要求对场地进行资料归拢、查询与收集。
第5-6周(23.01.30-23.02.12):对收集的材料进行研究分析,并撰写开题报告。
第7-8周(23.02.13-23.02.26 ):研究电子地形图,并查找相关设计案例。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