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水稻白叶枯病是由水稻黄单胞杆菌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xoo)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
此病害于1884年在日本福冈地区首次被发现,随后在亚洲各国、非洲及南美等地也被发现,现已成为危害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
白叶枯病茵主要通过叶片尖端或边缘的水孔及伤口侵染水稻,使水稻萎蔫并产生灰白色或黃白色的病斑,可使水稻减产20-30%.严重时可达50%,甚至颗粒无收。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本课题研究目标为探究zfp181调控水稻抗白叶枯病的分子机理,探讨该机制可能参与的激素信号途径,为水稻抗白叶枯病遗传育种提供种质基础。
zfp181为a20/an1型锌指蛋白基因,可在水稻各个组织中组成型表达,并受干旱胁迫及赤霉素的诱导。
zfp181过量表达能显著提高转基因水稻的抗旱性,同时抑制植株的生长。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1)对经鉴定的zfp181的过量表达转基因水稻进行白叶枯病接菌处理。
对接菌处理后的转基因水稻进行相关抗病基因的表达变化分析。
(2)通过组织解剖学等方法(包括肉眼观察、显微观察、组织切片和扫描电镜等)对转基因植株进行细致的形态学分析,研究zfp181的过量表达和rnai抑制表达对于转基因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4. 研究创新点
zfp181可能是一类新型抗白叶枯病基因。
目前已成功克隆的抗白叶枯病基因,其编码的蛋白产物具有多种结构,参与不同的代谢或者信号途径,表明水稻抗白叶枯病作用机制是复杂多样的。
本课题对象属于水稻锌指蛋白基因家族,具有e3泛素连接酶活性并受干旱胁迫及赤霉素的诱导,这在之前的研究中并没有同类基因被报道过。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7.07- 2018.07(1) 在南京农业大学网室进行多小种白叶枯病接种鉴定,对 ZFP181 转基因水稻植株进行抗性鉴定;(2) 在南京农业大学温室进行多小种稻瘟病接种鉴定,对 ZFP181 转基因水稻植株进行抗性鉴定;(3) ZFP181转基因水稻植株的形态学分析和农艺性状分析; (4) ZFP181 转基因水稻白叶枯病菌接菌后生理生化指标变化;(5) ZFP181 转基因水稻白叶枯病菌接菌后激素含量变化,激素处理后转基因植株的抗性变化;(6) ZFP181 转基因水稻白叶枯病菌接菌前后病程相关蛋白基因表达变化。
(7) 探讨基因作用机理,发表相关论文,结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