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 意义:小黑麦是一种人工加倍而创造的植物新物种,具有抗病、抗逆和生物学产量高的优点,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有望成为未来的粮食和饲料作物。
本课题将对利用胞嘧啶类似物zebularine对小黑麦种子进行化学诱变,研究其诱变后代在遗传和育种上的遗传特点,有望运用于小麦遗传研究和育种改良。
2. 小黑麦研究概况2.1抗旱性研究小黑麦因为其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和生物产量丰富而作为粮饲兼用的禾本科作物。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1鉴定经过zebularine诱导的小黑麦的非整倍体后代;2通过分子标记辅助定位鉴定非整倍体的染色体组成成分研究内容:1通过细胞学鉴定,筛选出一套包含1r、2r、3r、4r、5r、6r和7r的八倍体小黑麦非整倍体。
2通过分子标记的方法辅助鉴定非整倍体。
3争取创造出新的种质资源,并定位关键农艺性状基因。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1.1细胞学分析 1.2分子遗传学分析2技术路线: 2.1细胞学分析根尖有丝分裂中期制片寡核苷酸(fish)杂交与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结合分析结果2.2分子遗传学分析提取dna设计引物并筛选pcr扩增垂直凝胶电泳分析结果3实验方案3.1细胞学鉴定:培养皿中放置两张滤纸,写好种子名称,放置种子,加水没过,24℃培养至露白,倒掉多余水分继续培养,待到根长1.5-2cm时,用0.2μmol/l的apm(甲基氨草磷溶液)处理两小时。
用水清洗,剪取根部(1-2cm),放置于湿润的打孔离心管内,笑气处理2-3小时(0.8-1.2mpa)。
取出用90%冰醋酸处理7-10分钟,放置在70%的酒精中保存。
4. 研究创新点
创新特色之处:将细胞学分析与分子标记结合,明确部分非整倍体的染色体,可以鉴定经过Zebularine诱导的小黑麦的非整倍体后代,以及定位鉴定非整倍体的染色体组成成分。
并且在不断的实验过程中还能完善和改良现有的技术体系,丰富已有的材料基础。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为期一年,鉴定出一批可用的非整倍体。
2017.7-2017.9学习相关技术,阅读相关文献2017.10-2017.11准备实验材料,整理开题报告2017.12-2018.1开展细胞学分析实验2018.2-2018.4 开展分子遗传学分析实验2018.5-2018.6数据总结,整理论文,准备答辩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