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全球化与合作共赢已然成为当今世界经贸的发展趋势,而由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在进行各国排名时,单纯的经济产出排名已经不能很好的描述一个国家的经济情况,而通过国民幸福指数这一指标能更好的评判一个国家的实力是否强大。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通过对现有的经济自由度指数运用pca主成分分析方法以及基于流形学习的tsne方法同时对数据进行降维分析并对结果进行评价,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国民幸福感调查的难度,同时构建出的评价模型能更加客观且利于研究。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幸福指数的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从人的主观精神层面进行探讨,提出了许多幸福感理论,其中不少理论还存在多个分支。而考察哪些因素对主观幸福感有影响,是实证研究要着手解决的问题。有的研究者把影响因素分为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人口统计特征(性别、年龄、婚姻等)、收入或财富、物价(通货膨胀水平)、家庭环境、生活事件、社会支持、文化因素等,是国内外学者比较关注的影响因素( 黄立清和邢占军,2005)。一般的实证研究文献,考察的影响因素数量有限,相比之下,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美国梦综合指数”和 benjamin 等( 2014) 提出的幸福指数,所涉及的影响因素较为广泛。
对幸福的测量,即评价幸福指数涉及不同学科。经济学以“理性经济人” 为前提,认为幸福等同于最大效用。大卫#8226;布兰奇劳尔和安德鲁#8226;奥斯瓦尔德建立的幸福模型并设定幸福指数(主观满意度水平)是个人实际的效用或福利、实际收入、亲情及与个人相关的特性的函数。心理学中ryff 和 essex 将主观幸福感划分为自我接纳、自主性、环境可控性、与他人的积极关系、个人成长及生活目标等六个维度。社会学则认为个体是以群体为中心的“社会人”,因此,应通过个人对自身生活质量的主观评价来计量幸福,侧重于对客观生活的主观认识。综上可知经济学测量的维度包涵了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但可能忽略非理性因素对幸福感的影响;心理学量表中的维度仅是人们的最终心理感受结果,但不一定能表达社会生活中的具体方面对于幸福感受的具体影响;社会学的“主观认知评价”则强调个体的社会环境及其道德文化宗教等因素,但幸福感只针对个体,是个体的主观反应。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1日完成选题工作;2.2022年11月27日完成开题工作;3.2022年3月13日前完成初稿和中期检查工作;4.2022年4月30日前完成论文修改、定稿、外文文献翻译工作;5.2022年5月22日前——完成答辩环节工作,成绩发布,二次答辩; 6.2022年6月10日前:完成所有资料的整理、论文的再修改和装订,并准备好参加学院组织的论文答辩
5. 参考文献
[1]张会平.arma模型视角下的国民幸福指数分析[j].经济论坛,2011(08):26-28.
[2]黎昕,赖扬恩,谭敏.国民幸福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j].东南学术,2011(05):66-75.
[3] p brickman,d campbell. hedonic Relativism and planning the good society[a]. in h mortimer(ed. ). adaptation level theory: a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