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经济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同时由于经济快速发展所产生的问题也在社会生活中日益凸现出来,其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日渐成为党和人民关注民生的焦点。研究表明,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可以解释中国总体收入差距的很大一部分。严峻的城乡收入失衡问题不仅挑战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影响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也是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长期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成为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必须攻克的难题。因此,基于我国现实情况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解决城乡收入差距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1.1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指出当今关于城 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的最新进展
1.2阐明选题的背景及现实意义,回顾相关内容的研究动态,撰写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研究视角、方法、目标及技术路径,给出本研究的难点、创新及不足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库茨涅兹(1955)年提出倒u字形曲线假说,阐明了收入分配状况随经济变化发展的过程。sicular t, ximing y,gustafsson b, et al(2007)认为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很大,并且随着时间推移有所增加,在控制教育水平这一家庭特征的前提条件下,居住地是造成城乡收入差距的最重要因素。shi l i, chuliang l(2010) 通过考虑变相补贴和空间价格差异来重新估计中国城乡收入差距,认为由于城市家庭获得的变相补贴要比农村家庭多很多,即使空间价格差异的调整会使得差距缩小,但我国的收入差距仍处于非常高的水平。chen j, dai d, pu m, et al(2010)通过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在以往研究中重叠项对我国基尼系数计算的影响并估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基尼系数,指出加快城市化进程是改善我国收入差距的关键问题。wang x, piesse j, weaver n(2013) 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伴随着高度的不平等和广泛的城乡差距,这些差距体现在:收入、消费、教育、就业、医疗保健、养老金、公共服务的可及性和服务方面,造成城乡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城市偏向性发展,以及由此导致的农村地区公共产品的社会供给不足。abdullah a, doucouliagos h, manning e(2015)指出教育会通过影响收入分配的两个尾端,降低最高收入者的收入份额,增加最低收入者的收入份额,从而减少收入不平等。jauch s, watzka s(2016)通过将信贷占gdp作为衡量金融发展的指标,指出金融发展与国家内部收入不平等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进一步发达的金融市场将导致更高的收入不平等。molero-simarro r(2017)通过研究收入函数分布与中国基尼指数的关系,指出中国劳动力比例的下降是收入不平等加剧的背后原因,城乡差距的部分原因是城市家庭最高收入的增加。因此,若要降低我国收入不平等,就应当提高工资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caminada k, goudswaard k, wang c, et al(2019)通过研究社会转移和税收的再分配效应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指出初级收入不平等是可支配收入不平等趋势的主要驱动因素,随着初级收入不平等的加剧,税收福利制度将自动产生更大的再分配影响,税收优惠制度在减少不平等方面将更为有效。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
1.2022年11月1日 ——完成选题工作;
5. 参考文献
[1]姚丽芳, 6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9. 19(31): 第81-82页.
[2]冯星光, 北京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测度及其分解(已读、重点). 统计信息与论坛, 2004. 19(5): 第51-54页.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