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江苏省城市发展的残疾人保障水平综合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05 11: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经济的高速发展,尽管如此,我国依然存在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它始终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仅围绕是四肢健全的正常人,也紧紧包裹着残疾人的日常生活。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残疾人总数连年攀升,残疾人问题也越来越受社会各界关注,从而引导我国在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上取得飞跃,进而能够稳步前进,大幅度提升了残疾人的社会生活水平,对残疾人的就业、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保障措施更是层出不穷,福利覆盖范围广泛。但是我国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在制度上还存在一定缺陷;在人员结构上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实施上也还需要大大加强落实。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节点,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工作也应当大大加强,成为新一轮需要考察的重点。

因此为了透彻了解残疾人保障事业前进方向和未来目标,寻求现阶段残疾人保障事业缺陷的补足,特进行此次系统性研究,旨在日后的研究中,将重点放在如何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的制度缺陷,如何进一步减小直至消除城乡残疾人保障不平衡,如何稳扎稳打,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切实感受到社会保障体系的好处等问题上。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包括残疾人的分布情况,社会保障目前落实程度,城市发展水平等三方面。

拟用以上三方面内容相结合来找到残疾人社会保障具体的缺陷,并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最后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

首先,对国家残疾人现状进行大致了解,整体分布情况,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西部内陆不发达地区的横向对比,说明东西部差距对残疾人社会保障所带来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建设和研究,有诸多投身于其中,从开创到发展创新,他们致力于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残疾人事业打造一片专属天地。

邓朴方,是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开拓者,在残疾人事业的早期艰苦环境中,为我国特色残疾人事业的早期探索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总结和经验,提出了很多思想和理论,自己也是残疾人出身,因此更能感同身受,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残疾人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中国残联研究室将他的早期思想和重要论述做了总结。邓朴方认为,中国残疾人事业应该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符合国情民意。因此提出了人道主义思想是残疾人事业的旗帜,为残疾人事业奠定了理论基础。他主张“人道主义”应该作为国家和社会的基础思想之一,应该不仅仅是作为调节人际关系的准则和道德规范而存在,也应该作为一种价值观而存在。他还提出了“三个保证”和“三个特点”的思想。并在多年以后,对“三个特点”做了新的阐述。他认为劳动福利型还需要继续坚持探索下去;福利企业,包括残疾人的保护性就业,都是社会保障的好形式,要加大扶持。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我国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事业成形,研究主要从如何使得残疾人保障事业继续积极健康的发展,如何加强基层建设,保障基层工作按时按质完成,以确保残疾人社会救助福利的实施,以及如何改善残疾人的民生问题等方面去着手。此时投身于残疾人建设的人才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再加上我国自身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残疾人事业有了很大的提升,迈入了新阶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论文各阶段完成时间如下:

1.2022年11月1日(本学期第九周)——完成选题工作;

2.2022年11月29日前——完成开题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中国残联研究室.邓朴方同志关于中国特色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的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 张延辉. 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绩效评价研究[j].吉林:吉林大学,2008.

[3] 张金峰,杨健,张晓蒙.中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框架设计[j].经济研究导刊.200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