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本科毕业生就业难开题报告

 2023-02-04 09: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我国高校扩招后,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人逐渐增多,与此同时,我国就业制度改革步伐缓慢,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现象频发,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

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经验证明,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的标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必须能够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高等教育需求,二是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唯有如此,高等教育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结构失衡是导致当前我国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主要原因,而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是解决大学生结构性失业的有效途径。为此,政府需要加强宏观调控,高校需要明确定位,民众则需要理性选择。

高校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关系到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关乎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综合性问题。鉴于此,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对于中国未来的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探究国内毕业生“就业难”现象背后原因。分析国内外对高等院校的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研究状况。对论文有一个整体的框架和思路。归纳就业相关知识点及基础理论,为构建适合我国毕业生就业制度提供理论支撑。对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进行一个简单回顾。

拟解决关键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就业难”与“严进宽出”的教育体制的关系

基于我国是“严进宽出”的教育体制,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是否与人才市场需要的条件有所差异,从而造成结构性失业?以下是国内外关于教育体制对就业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

harvey(2001)直接提出大学生就业与大学教育有着很大影响关系,良好的教育体制能促进大学生就业。riggert(2006)认为高校应科学配置教育资源,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以注重以培养人才为本位。knight、yorke(2002)从侧面论证了教育对就业的影响,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由个人特质、核心能力和过程技术三个方面构成,主要包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反应新事物的能力,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等,而这些能力的形成与一个人接受的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vanderheijde(2005)基于胜任素质,提出就业能力包括职业技能、应变灵活性、合作意识等,而这些能力正是在高校教育中所应培养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7月至8月,拟定提纲。通过学校图书馆书籍、杂志及硕博论文收集相关资料,在学习国内外与选题相关的知识点基础上,总结并提炼提纲,形成开题报告。

2022年1月至3月,完成实地调研及初稿。合理设计问卷并发放,进行问卷回收,进一步收集相关资料,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整理,并进一步具体分析,充实文章内容。完成论文初稿。

2022年3月至4月,反复修改论文。仔细阅读初稿,反复修改,充实内容,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完善。并查阅最新选题相关资料进行进一步拓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harvey. l. defining and measuring employability[j].qualityin higher education,2001,7(2):97~109.

[2]riggert s c , boyle m , petroskoj m , et al. student employment and highereducation: empiricism and contradiction[j].review ofeducational research, 2006, 76(1):63-92.

[3]peter t. knight and mantz yorke. employability through theeurriculum, tertiary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2002,(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