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贸区贸易及投资效应的研究——基于上海自贸区的调查开题报告

 2023-02-21 06: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当今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少数发达国家出现了逆全球化趋势。

沧海横流,方显大国担当,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高举经济全球化大旗,以自由贸易区为平台,不断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十九大强调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建设自由贸易区对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发展出口加工企业、发挥地缘经贸合作、推进国内改革有着重要促进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为适应这种形势,中国经济发展必将冲破行政区经济的束缚,深化国内区域经济一体化,增强国家及地区经济增长实力。

2013年9月至 2019年8月,中国已经分多批次批准了18个自贸试验区,已经初步形成了'1 3 7 1 6'的基本格局,形成了东西南北中协调、陆海统筹的开放态势,推动形成了我国新一轮全面开放格局。

针对我国目前自由贸易区存在的问题如fta签订数量少且条款深度不深、fta伙伴国的覆盖面较为狭窄等问题,提出加快中国高标准全球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现实路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自由贸易区研究现状对外自由贸易区的研究最初起始于对国际货物自由贸易的研究,早期理论主要是由一些英国的经济学家建立和发展的。当英国的资产阶级发现重商主义已经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束缚后,经济学家开始探索自由贸易的途径,亚当斯密通过'绝对成本'理论的引证发展了最早的自由贸易理论,随后自由贸易政策相继被各国采用。自由贸易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自由贸易区随之诞生了,现在自由贸易区已经成为了各国政府开拓对外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

2.国内自由贸易区研究现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正式步入改革开放的阳光大道,对于自由贸易区的研究也开始了。其实最初的研究主要是局限于保税区的。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国内已经对保税区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也在保税区的实际建设中总结了很多有价值的经验,于是开始思考保税区的未来发展方向,如何使保税区的建设更上一个台阶,于是主逐步开始了对自由贸易区的研究。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加快推进中国高标准全球自贸区建设,根本的路径是全面创新开放模式,正确处理好不同自贸协定的升级融合问题、使自贸区建设与'一带一路'等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产生有机联动效应。

具体而言,可以从已有自贸协定的有效升级、新签自贸协定的有序推进、不同自贸协定的深度融合、与国内自贸试验园区的有机对接、与'一带一路'倡议的相互呼应等方面来展开,多点开发,齐头并进。

加强推动已有自贸协定的有效升级、新签自贸协定的有序推进、不同自贸协定的深度融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岳文,陈飞翔.积极加速我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步伐【J】.经济学家,20141)∶40-47.[2] 陆燕.在全球价值链中寻求制度性话语权--新一轮国际贸易规则重构与中国应对【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23)∶6-18. [3] 张建平,董亮.《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与亚太区域经济合作J】.当代世界,2021(1)∶36-43. [4]刘志中,王曼莹.国际经贸规则演变的新趋向、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6 [5]何剑,孙玉红.全球FTA网络化发展对不同地位国家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2008(5)∶57-66.[6]吴小康,韩剑.中国的自贸区战略只重量而不重质吗?-基于RTA文本数据的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9(4)∶1-28.[7]孙瑾,施戍杰,封于瑶.亚太区域贸易协定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RTA数量与质量的对比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8(12)∶70-83. [8]盛斌,果婷.亚太地区自由贸易协定条款的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亚太经济,2014(2)∶94-101.[9]沈铭辉.亚太自贸区∶贸易新议题的新探索【J】.国际经济合作,2017(7)∶10-15.[10]马学礼.重塑规则还是整合地缘∶亚太经济深度一体化的模式之争【J】.东南亚研究,2015(5)∶54-62.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