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
因此,开发高效、经济、环保的水处理技术迫在眉睫。
硅藻土作为一种天然生物沉积矿物,具有孔隙发达、比表面积大、吸附性能好、化学性质稳定等优点,在水处理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2. 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状况综述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硅藻土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在硅藻土水处理材料的制备、改性及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
3. 本选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写作提纲
本研究将以硅藻土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适宜的改性剂和造孔剂,采用高温烧结工艺制备硅藻陶粒。
系统研究不同制备工艺参数(如原料配比、烧结温度、烧结时间等)对硅藻陶粒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比表面积、孔径分布、机械强度等)和吸附性能(如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吸附热力学)的影响规律,确定最佳制备工艺参数。
并对制备的硅藻陶粒进行表征,分析其物理化学性质和吸附机理。
4.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硅藻土为主要原料,通过高温烧结工艺制备硅藻陶粒,并对其进行水处理应用研究。
具体研究方法与步骤如下:
1.文献调研阶段: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硅藻土基水处理材料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硅藻陶粒的制备方法、性能特点和应用领域,为本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参考。
2.实验材料准备阶段:根据研究内容,准备实验所需的原料、试剂、仪器和设备。
5. 研究的创新点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
1.制备工艺优化:-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硅藻陶粒的制备工艺参数,以期获得最佳的材料性能,提高材料的吸附性能和机械强度,并降低制备成本。
2.改性方法创新:-探索新的硅藻土改性方法,例如,采用酸碱改性、高温焙烧改性、金属氧化物改性、有机物改性等方法,改善硅藻土的表面性质,提高其对污染物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
3.吸附机理研究:-结合多种表征手段和吸附实验数据,深入探讨硅藻陶粒对不同类型污染物的吸附机理,例如,物理吸附、化学吸附、离子交换等,为硅藻陶粒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6. 计划与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 (2024.12~2024.1)确认选题,了解毕业论文的相关步骤。
第二阶段(2024.1~2024.2)查询阅读相关文献,列出提纲
第三阶段(2024.2~2024.3)查询资料,学习相关论文
7. 参考文献(20个中文5个英文)
1. 刘洋,王栋,张强,等.硅藻土负载纳米铁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中磷的去除性能[j].环境科学,2020,41(01):349-357.
2. 王永鹏,唐婉莹,张亚玲,等.硅藻土基功能材料去除水中污染物的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21,43(08):1024-1031.
3. 周丽娜,黄正宏,李雪梅,等.改性硅藻土去除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j].非金属矿,2019,42(01):87-91 95.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