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背景下大学生消费信用的影响因素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08 11: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传统消费观念以及商品供不应求,所以基本没有消费信用,改革开放后有了赊销,出现小规模信用消费,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消费观念也逐步开放,消费信用逐步扩大。

互联网金融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模式以及消费习惯,信用卡消费、分期付款和贷款在大学生这个群体中越来越常见。

“互联网 ”模式迅速推广,金融和科技结合,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获得1 1>2的红利效果,但是近年来我们经常能看到学生因为无法偿还校园贷而遭信息泄露或荒废学业,甚至选择自杀的新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金融科技背景下大学生消费信用实际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pest模型,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来探究影响大学生消费信用的原因,从而得到合理有效的方法改善大学生消费信用状况,以期让大学生能够进行合理的消费信用,让消费信用帮助大学生的同时推动我国经济增长。

①金融科技背景下我国大学生近年来的消费信用现状②采用pest模型,从政治、经济、社会、技术四个方面来探究影响大学生消费信用的原因③在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岀改善大学生消费信用的方法和途径。

(2)拟解决的关键问题①调查问卷获取现状数据②在取得的数据基础上进行pest模型分析(3 )写作提纲①引言②文献综述③金融科技背景下大学生消费信用现状分析④金融科技背景下大学生消费信用影响因素pest模型分析⑤结论与对策建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学者对大学信用消费的主要研究如下:英国和美国分别在2005年和2011年创立了专用于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分期贷款的网贷平台——zopa和sofi。

数据显示,zopa的贷款违约率仅有0.24%,sofi的违约率在1.6%左右,说明英美大学生的信用意识都较强,这与两国较早的征信知识普及教育密不可分。

英美两国在学生中小学阶段就会开展征信启蒙教育,在大学阶段开设信用管理课程,形成了系统的国民征信教育体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撰写方案①阐述研究的理由和意义②阅读相关国内外文献,撰写文献综述③基于前人的分析论述相关的理论④搜集数据,描述金融科技背景下大学生消费信用现状,用pest模型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⑤结论和启示(2)研究计划进度①2 020年12月,提交论文选题。

②2022年3月10日前,进行基础材料的收集,完成开题报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申晨,李仁真. 金融科技的消费者中心原则:动因、理论及构建[J].消费经济,2021,37(1):78-86.[2]Zetzsche, D. A.,Buckley, R. P., and Barberis, J.N.et al. Regulating Revolution: from Regulatory Sandboxes to Smart Regulation[J]. Fordham Journal of Corporate and Financial Law, 2017, 23(1): 31-104.[3]张宣花. 大学生信用消费的实证分析[J].内蒙古统计,2015,01:18-19.[4]袁慧兰,杨可桢,杨苑. 金融科技背景下大学生消费信贷分析——以杭州市高校学生群体为例[J].浙江金融,2019,02:65-73.[5]熊晓娟.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郑州市大学生消费信用研究[J].山西农经,2020,(20):166-168.[6]马睛. 不良校园贷对大学生的危害及疏导策略[J].金融经济,2018:5-7[7]邹开亮,贺唤唤. 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大学生消费信用的冷思考[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8, 37(11):54-57.[8]廖凡. 论金融科技的包容审慎监管[J]. 中外法学,2019,(3):797-816[9]李静,沈书生,刘芳铭,佟元之. 大数据视阈下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新特征的调查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2017,(371):19-25.[10]赵瑾婷. 高校征信教育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江苏商论,2020,12:132-138[11]靳文辉. 法权理论视角下的金融科技及风险防范[J].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2):1-11.[12]James J. W. The JOBS Act and Middle-Income Investors: Why It Can''t Go Enough[J]. Yale Law Journal, 2013, 1(122): 2069.[13]濮晗,顾意刚. 基于互联网信贷平台大学生信用消费心理研究——以蚂蚁花呗为例[J].电子商务, 2020(8): 92- 94.[14]朱琳. 大学生消费信贷的互联网衍生及其规制逻辑[J].金融发展研究,2016(07):38-44.[15]闫琳. 大数据背景下的校园P2P 网络借贷平台风险风险与防范.[J]. 时代金融,2017,11: 263-26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