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此期间,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的发展也逐渐引起了我国政府部门的关注。就能力角度而言,机构投资者专业知识过硬,拥有更为雄厚的资金实力、信息挖掘能力及市场敏锐度,投资决策理性,对于稳定市场、提高效率具有积极意义。所以在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整个a股市场中持股企业也在逐年递增,持股数量在真的沪深a股市场中近五成,所以机构持股者在整个股票市场中的地位日益突出,随着机构投资者持股总量的不断增加,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欲望也就更为强烈,机构投资者持股是否影响企业的过度负债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企业负债率不断攀升,部分企业高管盲目对新建项目及扩建项目进行的投资导致了我国大部分企业都逐步走向了高负债。陆正飞等(2015)就企业的产权性质从动态及静态两个角度对企业是否过度负债进行了研究探讨,研究得出国有企业相对于非国有企业更容易存在高负债。除此以外已有研究发现市场发展状况、代理成本、财务危机成本等都会对企业负债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在以上这些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过度负债相联系,进一步探索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过度负债之间的关系。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引言。本部分首先提出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现状以及我国学术部门对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相关研究,信用管理现状及信用风险管理重要性。
2、文献综述。具体阐述国内外学者对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以及过度负债的相关研究。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机构投资者的相关研究
机构投资者这一相关概念最早出现于西方发达国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相继在我国资本市场出现,20世纪90年代初出现的共同基金标志着中国机构投资者的产生(李争光等,2014年)。2000年,国家明确提出“超常规发展机构投资者”显示着我国针对机构投资者在资本市场的研究上有了很大的进步。2004年,国务院在《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表示“支持保险资金以多种方式直接投入资本市场,使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主的机构投资者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谷蝉,2013年)。2012年,我国证监会鼓励以养老金为代表的长期机构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以调整机构投资者结构。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机构投资者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无论在种类上、规模上还是制度建设上都取得了一定规模的进步。
机构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后,逐渐在公司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brikley(1988)认为机构投资者有足够的动机和能力参与公司治理,影响公司管理层决策,这其中也包括融资决策,并通过监督管理层行为从而影响管理层决策来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曾志远等人(2018年)在监督管理层的基础上,提出了机构投资者也可以通过抑制侵权股东侵占来参与到公司治理中,并且与发达国家基金持股主要通过监督管理层来提升公司价值的传导途径不同,我国基金持股对上市公司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为对控股股东侵权行为的侵占。nicolas(2005)认为机构投资者仅代表个人的利益。由于参与公司治理还需一定的成本,当成本数量高于可能获得的公司治理收益后,机构投资者会选择退出企业治理。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研究计划
1.第7学期11-12周——在导师指导下,搜集研究相关文献资料,完成选题工作;
2.第7学期13-17周——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外文翻译,文献综述以及开题报告的撰写,同时撰写论文提纲,反复修改,保证论文结构合理性;
5. 参考文献
[1] 李争光,赵西卜,曹丰,卢晓璇.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与企业绩效——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5).
[2] 谷蝉.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债务融资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 brickley j,r lease,c smith. owenership structure and voting on antitakeover amendment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88,2(1):267-292.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