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文依托现有理论,并以货币乘数为研究切入角度,在新时代背景下探讨第三方支付对货币乘数的影响问题。
货币乘数的变化在我国是非常火热的话题,对于金融而言也是十分关注的重点对象,故本文的研究有着现实性。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对电子货币的发展提供有建设性的指导意见。
本文的研究意义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第一个是基于理论价值层面,第二个是基于现实价值层面。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第三方支付的内涵和发展现状。
2、在货币流通理论的基础上,研究第三方支付对我国货币流通影响的传导机制,主要从货币乘数的方面分析。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第三方支付内容研究
国外相关文献主要集中在对电子货币的研究上。
就电子支付发展对央行货币发行权的影响而言,friedman(1999)提出电子货币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对央行发行的银行券的侵蚀,造成非银行信用滋生,从而严重威胁央行垄断货币发行的权力、削弱货币政策的有效性。slovinec(2006)也认为电子货币的发展会影响基础货币的供给量,从而可能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计划大致安排如下:
(1)2022.1—2022.2
从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和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中获得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数据,从wind咨询数据库和艾瑞咨询数据库中收集获得第三方支付数据,初步处理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
5. 参考文献
[1]friedman, benjamin m..“the future of monetary policy: the central bank as an army with only a signal corps?”international finance 2:3, 1999, pp.321-338.
[2]hawkins, john.“electronic finance and monetary policy”, bis working papers, no.7, 2001.
[3]berk, jan marc. “central banking and financial innovation”, paper presented at nbp conference “monetary policy in the environment of structural changes”, 2002.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