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时间中,中国的城镇化取得显著进展,城市空间扩大了数倍,2011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了51.27%,这意味着城市人口首次超过了农村人口,截至2021年年末中国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2%,相较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城镇化率10.64%提高了54.08%。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比值从2013年的2.8缩小到了2020年的2.56,城镇化进程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极大的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
从1996年至2021年,重庆市随着城镇化进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增长速度为每年9.1%大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7.6%每年。虽然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但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从1996年的3543.91元增加到2020年的23644.8元。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基尼系数远超联合国的警戒线,这种不平衡将会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甚至影响社会安定国家的长治久安。而重庆作为西部地区的直辖市城乡收入差距更是高于国家平均水平。要解决城乡收入差距这一问题就必须要贯彻城乡联动 城乡互补的的一体化政策,使得城乡协调发展。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在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争议和分歧,部分学者认为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正向的冲击作用,而一部学者则认为城镇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因为不同学者采用的指标和数据所导致的,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倒u型的关系。而且一部份学者的研究采用基于国家层面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但是却极少有分地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地区的发达程度会更体现出差异,针对于一个地区进行讨论研究显得更为适宜。本文的研究思路大致如下:第一,通过理论分析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第二,通过时间序列数据分析重庆市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第三,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重庆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进行佐证。本文得出的基本结论是:重庆市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缩小重庆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正向作用,城镇化水平提升是引发城乡收入差距缩小的原因,二城乡收入差距不是引发城镇化水平的原因。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研究现状
1.关于城镇化理论的研究
1858年马克思率先提出城镇化的概念,他指出城市化的本质是建立在社会制度下的人为环境之上的,资本主义的城镇化等同于资本的城市化。而1890年,经济学家马歇尔及其学生庇古提出知识的外部性,认为知识的溢出效应这种正的外部性将会影响同一个地区的各个行业。刘易斯提出了著名的二元经济模型,认为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传统农业部门流动到城市工业部门能够使得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对城镇化有显著影响。马丁拉瓦利恩(martin ravallion)和陈少华(shao hua chen)以及桑格劳拉(prem sangraula)的实证研究表明城镇化进程在整体减贫中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并认为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弗洛里安图肯(florian thnken)通过研究重庆腹地城乡转型的进程,将自上而下国家主导和自下而上的城镇化化发展做出比较,认为虽然农村剩余人口大量流向的中小型城镇但是在就地城镇化的过程中仍然保留农村土地,农村流入城市的人口如果没有较好的发展条件,那么将会无法融入城市体系导致社会分层。阿姆斯特朗(armstrong w)等人的研究认为资本通过城市系统的流动给农村地区带来了净损失,还会使得地区和阶层的收入不平等。国内不少学者研究城镇化,卢晶运用熵值法测度了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构建城镇化发展空间关联矩阵得出新型城镇化呈现空间非均衡型,地理位置邻近,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规模相似性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空间关联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朱纪广 侯智星等人的研究表明山地和丘陵地区的城镇化对乡村的促进效应主要由经济城镇化即产业的非农化实现,而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不显著。平原地区的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对于乡村振兴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姚士谋 从新型城镇化发展背景,提出了五大发展策略与关键措施,论证了我国大城市群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针、路径与方法措施,探索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2.关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
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国内外所有经济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中国国家统计局前期公布的数据也表明,我国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了全国财富的45%,而最贫穷的10%的人口所占有的财富仅为1.4%。刘易斯提出代表性的城乡二元经济理论,哈米德(hamid beladi)的研究表明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化在短期内可能恶化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工资不平等。从长期来看,城市化可以吸引新的企业进入城市部门,有利的城市发展政策可能导致企业的过度进入,从而扩大经济中的工资不平等。苏志玮 张旭龄等人的研究发现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互相作用效果因地而异,在东部地区城镇化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符合库兹涅佐的理论,在三成地区省份城乡收入差距在城镇化中并没有发挥重要作用。陈斌开和林毅夫利用1978—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发现旨在鼓励资本密集型部门优先发展的政府战略延缓了城市化进程,农村居民不能有效地向城市转移,城乡收入差距扩大。邓群钊和石俊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5)数据,研究表明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将会缓解认知型社会资本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陈雪和于明超构建差分广义矩动态模型表明伴随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城乡收入差距先被拉大,在城镇化为42.5%时到达拐点逐渐收敛的库兹涅佐倒u型变化规律。
3.关于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研究
关于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普遍学者认为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符合倒u型的变化特征,即随着城镇化进程城乡收入差距会先扩大在缩小。以下学者持有这样的观点。张东玲和王艳霞的研究表明我国各地区农村产业融合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能够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但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且对邻近地区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刘厚莲的研究表明城乡实际收入差距与居民消费呈现出倒u型关系。赵莎莎张东辉等人的实证研究表明新型城镇化显著的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其门槛效应不显著。景斌强的实证研究表明从短期来看城镇化和经济增长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从长期来看城镇化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赵康杰和刘育波等人的研究表明城镇化和工业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均存在显著的阶段性特征。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文首先对城镇化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进行理论分析,然后对重庆1996-202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得出重庆市城镇化和城乡抽入差距的现状。紧接着进行实证分析首先对选定的指标序列进行ADF单位根检验,得出了所选数据序列并不都平稳,所以进行一阶差分得到数据都是一阶单整的。接下来进行了johansen协整检验得出,在长期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能够减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则缩小0.187398%,然后进行了误差修正模型的检验,得出城镇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短期系数为负,城镇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一年的滞后期。对城镇化水平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在显著性水平为5%时,城镇化率是引发城乡收入差距的原因,但是呈现收入差距并不是引发城镇化率发生的原因。而脉冲响应分析得出城镇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着负向影响,即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是缩小。
5. 参考文献
[1]马歇尔.经济学原理上卷「m].商务印书馆,2011.
[2] lewis a.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ur[j]. the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studies, 1954, 22(2):139-191.
[3]martin ravallion and shaohua chen and prem sangraula. new evidence on the urbanization of global poverty[j]. population and development review, 2007, 33(4) : 667-701.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