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发展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2023-12-14 10:1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伴随者国际分工的深化、国际资本流动规模的逐渐扩大,在世界经济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对外直接投资所带来的竞争优势日益凸显。跨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持续贯彻落实“走出去”政策,2015年我国对外投资额首次超过利用外资额,成为重要的资本流出国。“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或地区经济潜力巨大但市场规模较小,中国应顺应经济潮流,与这些国家进行合作,相互促进、供求发展。总而言之,“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投资机遇,使中国对外投资更为迅速地登上了国际舞台。“一带一路”国家与地区虽然目前还不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最主要的目标,但其重要性和投资潜力不言而喻。

因此,在此背景下,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的发展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可以为中国“一带一路”投资决策提供借鉴,可以在金融发展的角度为“一带一路”国家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供建议,进而推动“一带一路”实现经济共同进步。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

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发展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发展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长期以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金融发展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之间的关系做了许多研究。赵军,王晓辰(2021)通过门槛模型研究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ofdi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的效应为正且不显著。因此,要提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质量,加强与沿线国家的金融合作,发挥金融机构作用引导绿色投资,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优化投资环境。

张友棠,杨柳(2020)基于随机前沿模型实证分析“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发展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研究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深度、金融效率、金融稳定性、银行系统规模和金融诚信文化对提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效率具体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效率在不断提升,担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且在“一带”国家和“一路”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效率存在差异;中国在境外设立金融机构对提升“一带一路”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效率有促进作用。

郭艺伟(2021)运用hausman检验选择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产业结构差异和金融发展对ofdi的影响,得出三点结论:第一,中国与投资目标国之间的产业结构距离会对中国向该国的直接投资造成负面影响。第二,随着中国与投资目标国产业结构差异的扩大,投资目标过对于中国ofdi的吸引力也在同时上升,并逐渐抵消产业结构高度化差异对中国ofdi的抑制作用,在转折点之后,产业结构距离增加反而促进中国直接投资。第三,在东道国不同的金融发展水平下,产业结构距离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负向影响不同,东道国良好的金融发展水平会削弱这一负面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方案

通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本文试图调研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发展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研究方法:主要通过实证分析研究方法。(例如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研读的基础上,归纳整理,为提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发展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支撑。此外,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wind万得、中经网、世界银行wdi数据库等收集近年来的数据,借鉴已有研究成果进一步进行分析和总结。

本文主要框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工作计划

1查阅与一带一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融发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相关的资料;进行文献的阅读及整理,写出文献综述;

2根据文献理论回顾,进行理论分析,初步建立分析框架;

3模型数据分析;进行研究课题最终成果的撰写工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