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选题理由: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迅速崛起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也对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危机与挑战。基于微信的低成本和互动性,传统媒体在抢占网络、户外移动媒体、 微博之后,把微信视为品牌宣传和推广的又一新手段,并在运营之初收获颇丰。微信自2011年1月发布以来,用户数量逐年激增,统计数据显示,2012 年 3 月,微信用户数突破 1 亿;2012 年底,用户数突破 2 亿;2014 年年底,用户数突破 5 亿;2015年11月,微信月活跃用户量已达6.5亿。而微信公众平台自2012年8月推出以来,至2015年年底,已经突破1000万的规模,媒体类公众号自然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继经历了互联网门户网站、微博、社交网络等新兴媒体挑战后,传统媒体甚至来不及思考,便纷纷或主动或被动地布局媒体公众号。以 2013 年 4 月央视新闻官方微信正式上线为代表,目前大部分传统媒体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并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微信公众平台,试图运用自身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与新媒体时效性的传播特点相结合,实现二者的相互融合,以提升自己的品牌以及可信度。微信对于新闻媒体而言,不仅是一条新的内容推送渠道,更是一次发掘无限的用户资源价值,将传统媒体自身的品牌优势向新媒体领域延伸拓展的难得机遇,传统媒体微信平台的前景依然广阔。 研究意义: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的发行量、收视听率以及广告收入等方面呈现不断下滑趋势,但也给正在转型的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契机。传媒产业的未来不是新媒体取代旧媒体,而是以新技术驱动下的媒体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内媒体利用微信平台推送信息的技术日趋成熟,微信公众账号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加强媒介融合、进行战略转型的#8220;标配#8221;之一。微信更新了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推送、接收以及用户的反馈方式。传统媒体借力微信,获得更多的传播路径和更好传播效果,是媒体人追求的目标。本论文将对传统媒体在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探讨媒体微信公众号发展的经验与不足,总结其发展现状,并对其发展策略进行研究,为传统媒体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转型升级提供理论依据。 |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本文将从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效力等方面,描述其在微信平台的具体表现;通过数据统计与分析,分析媒体微信公众账号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取得的成效和出现的问题,对其发展现状做出归纳总结;结合当前时代背景,对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的发展策略做出探索。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分析微信的信息传播特点以及微信公众号的信息传播优势。 2)通过对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总结出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的发展现状。 3)分析传统媒体在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 4)探讨传统媒体公众号的发展策略与趋势。 |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陈汶鑫(2013)认为,微信是一个强大的平台级产品,具有用户吸附能力极强,整合功能极大的独特优势。微信平台的出现和风行,将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孙世庆(2013)认为,在网络时代,传统媒体要想借力微信取得发展,应加大推广力度,更加注重内容为王,优化推送方式,尊重粉丝的个体需求,加强交流互动。 齐红飞(2014)对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指出微信公众平台将人际传播的交互性发挥到极致,受众可以及时的反馈信息,并通过受众的反馈,最终构成一个或闭合或开放的传播系统。从时间维度观察,在受众关注公众号之后,推送者与受众的互动发生的概率在消息到达个人微信终端后达到一个峰值,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除峰值之外的其他时间仍然有发生互动的几率性。 阚子毅(2014)在对三十余家省级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情况的统计分析中得出,媒体微信公众号应由单一的新闻推送向以休闲服务内容为主的集成式信息推送转变,此外应在盈利模式上做出探索,比如根据用户需求进行内容推送,广告推送和产品营销。 王辉、罗蓓蓓(2015)认为,目前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主要存在信息形式单一、内容同质化、#8220;标题党#8221;或#8220;图片不当#8221;等媒介失范现象、版权维护意识薄弱等问题。传媒人应不忘初心,新媒体的时局变化从未止步,新时期报纸的危机在#8220;纸#8221;,可#8220;新闻#8221;依旧屹立。纸媒涉足微信是为了嫁接新的#8220;纸张#8221;去触达用户,未来纸媒应随时准备好接入任何一种新兴媒体,实现融合发展。 |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撰写方案 文章将采用文献研究法、统计分析法、比较研究法、观察法等方法展开研究并最终完成。 论文组成: 1.标题 2.内容提要 3.关键词 4.目录 5.正文 (1)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微信的传播模式分析。 (3)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的发展现状。 (4)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运营中存在的问题。 (5)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的发展策略。 6.结论 7.参考文献 8.附录 9.致谢
(二)研究计划 1.2022年1月15日前,完成开题报告的撰写、提交及修改。 2.2022年3月20日前,完成论文初稿的撰写、提交论文初稿、进行中期检查。 3.2022年4月30日前,完成论文修改并提交修改稿、提交外文文献及译稿。 4.2022年5月20日前,完成论文定稿的提交;确定答辩资格。 5.2022年6月初,论文答辩。
|
5. 参考文献
[1]严洋. 基于微信的报纸媒体营销研究[D].安徽大学,2014. [2]阚子毅. 传统媒体微信公众账号的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4. [3]王辉,罗蓓蓓. 传统媒体微信平台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创新[J]. 传媒,2015,09:15-17. [4]罗利琼. 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的运营现状及问题探析--以#8220;央视新闻、人民日报#8221;等为例[J]. 新闻研究导刊,2015,12:13-14. [5]邱越. 新媒体环境下的微信新闻生产[D].南昌大学,2014. [6]徐星星. 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对突发性事件的报道研究[J]. 今传媒,2015,10:39-40. [7]孙世庆. 浅论微信时代传统媒体如何借力发展[J]. 东南传播,2013,09:63-65. [8]王海燕. 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号编辑与运营策略分析[J]. 编辑之友,2015,02:85-88. [9]陈海华. 试论传统媒体借力微信之尴尬处境[J]. 新闻传播,2013,03:231. [10]郑晓华. 微信营销:传统媒体受众聚合新路径[J]. 出版发行研究,2014,01:59-62. [11]邹晨雅. 传统媒体新闻传播在移动终端中的应用与发展--微信公共账号和新闻客户端的对比研究[J]. 新闻世界,2014,08:163-164. [12]文艳霞. 微信公众平台自媒体的发展及其对传统出版的影响[J]. 出版发行研究,2013,11:55-58. [13]于佳琦. 新媒体融合时代微博微信对广播节目传播的改变[D].吉林大学,2014. [14]曾莹莹. 传统媒体如何借力微信微博[J]. 新闻研究导刊,2015,04:34 92. [15]刘华欣,李小丽,高学巍. 传统媒体微信公众平台舆情互动模式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2015,06:26. [16]沈雪梅. 传统媒体如何经营微信公众平台[J]. 传媒观察,2015,05:43-44. [17]郭全中. 传统媒体如何玩转微信[J]. 新闻与写作,2015,06:49-51. [18]王亚丽. 传统媒体微信公共账号的传播分析[J].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44-47. [19]崔青野,孙云宽. 浅谈传统媒体的微信公众号[J]. 新闻研究导刊,2015,19:164. [20]刘世鹏. 微信时代传统媒体面对的新趋势[J]. 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22:95-96. [21]齐红飞. 微信公众平台传播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4. [22]Si-hua Chen,Wei He,Zidong Wang. Study on Knowledge Propagation in Complex Networks Based on Preferences, Taking Wechat as Example[J]. Abstract and Applied Analysis,2014,2014:. |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