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地铁作为现代城市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它提供给人们的便利是其它交通工具所无法替代的。由于地铁属地下建筑,建筑结构特殊,而且客流量大、人员集中,所以地铁隧道一旦发生火灾,特别容易造成群死群伤的严重后果。地铁隧道火灾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人们对它的研究却仍处于起步阶段,对地铁隧道火灾应急组织和人员疏散效率的研究仍在进行之中。
地铁作为一种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工具,给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其运营安全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在以往地铁各类安全事故中,尤其以火灾为典型的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地铁隧道具有火情探测困难,灭火救援艰难,人流量大的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容易造成人员伤亡的不良后果。因此,对地铁隧道火灾应急处置和人员疏散效率进行研究可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地铁隧道火灾处置和疏散方案提供借鉴和参考,对保障乘客生命及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课题关键问题和重难点
本论文是从城市轨道交通等的专业理论知识入手,通过文献分析,调查总结,进而了解地铁隧道火灾的主要原因以及亟待解决的地铁隧道火灾应急处置和人员疏散效率等的相关问题,在充分分析调查下,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理论知识对地铁隧道火灾应急处置和人员疏散效率进行优化改进研究。
关键问题:
1、 地铁客流量大,与外界联系主要是出入口,人员较为集中。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的安全事故;
3. 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高志宝在《科技风》中提到,地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吸引了大量的客流,换乘车站是地铁线路交汇的地方,大量客流在此换乘,是集散的大型公共场所。由于其相对密闭、空间有限、人员集中、线路换乘需求不同等特性,就会导致在同一个时空交汇大量不同方向的客流。容易在人员疏散的过程中产生局部拥挤,不利于疏散和发生踩踏等事故问题,深入分析人群的安全疏散,对提高安全疏散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寇振宇在《地铁车站建筑防火及安全疏散设计》一文中研究了关于目前部分地铁车站建筑的消防设计工作中,还存在防火和安全疏散设计问题,对地铁车站建筑的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结合防火、安全疏散的需求,合理开展设计活动,保证地铁车站建筑中的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的科学性,为后续的安全使用夯实基础。
张红,李德裕,崔维贤在《地铁车站火灾人员安全疏散仿真分析》一文中,结合上海市某地铁车站远期(2037年)预测客流量,利用smartfire和building exodus软件对火灾场景下地铁车站内人员疏散情况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当一部自动扶梯关闭同时采用工作人员合理引导等手段对人群的疏散路线进行人工干预时,疏散时间可满足规范规定的6min的要求,工作人员的合理疏导可使各个出入口的利用率较均匀,从而节约人群宝贵的逃生时间,有效防止发生重大人员伤亡事故,可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疏散设计与预案制定提供指导。
4. 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通过研究地铁隧道火灾应急处置和人员疏散效率现状,总结现阶段存在的地铁隧道火灾应急处置和人员疏散效率研究的相关问题,分析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
(二)研究对象:地铁隧道火灾处置和人员疏散问题;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讨国内现如今地铁隧道火灾应急处置和人员疏散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研究的主要内容是:
5. 工作计划
周次 | 工作内容 |
第1-3周 | 按指导教师指定的英文原文进行翻译,完成翻译工作,在指导老师指导下进行外文翻译的修改,提交外文翻译 |
第4-5周 | 合理安排毕业论文设计计划,查找相关资料文献,撰写并按时提交开题报告; |
第6周 | 查找与阅读相关专业文献,构思文章的大概思路,写出文献综述 |
第7-9周 | 运用相关技术软件对相关案例及文献进行分析调查,整合相应的数据及资料 |
10-11周 | 对地铁隧道火灾处置和人员疏散效率的提高进行方案设计研究 |
12周 | 总结前面研究,整理数据和相关文字资料,完成论文初稿; |
13-14周 | 在导师的指导下修改论文,进行规范性检查,并进一步完善论文,毕业论文定稿并打印装订成册,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审查,准备答辩。 |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