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本课题的意义
饲料不足,特别是蛋白质饲料短缺是长期制约我国乃至世界养殖业发展的瓶颈。201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为5480万t,远超国内1520万t的总产量,大豆依赖市场近80%;2013年大豆进口6340万t,大豆总产1220万t,大豆依赖市场状况更加严重,达到83.8%。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产品消费量的增加,我国饲料产量将继续稳定增长,蛋白质原料的需求量也会按比例增加,蛋白质饲料不足问题将日益严重。如何解决我国蛋白质饲料这一巨大缺口,是摆在我们面前既紧迫又艰巨的任务。充分开发利用国内现有的蛋白质资源和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是缓解我国蛋白质饲料不足的有效措施。
绿色植物叶片是地球上最大的一种可再生的蛋白质资源[1],从绿叶中能够提取出叶蛋白,叶蛋白是指刈割新鲜的、有利用价值的饲草或其他植物的地上部分(嫩叶或嫩茎叶)经压榨后,通过汁液提取、蛋白凝聚与分离干燥得到的蛋白质浓缩物(leaf protein concentrates),简称为叶蛋白(lpc)[2]。属功能性蛋白质[3]。它营养价值高、食用效果好,具有极大开发价值[4]。在饲料、医学、食用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的目标
(1) 研究提高牧草叶蛋白提取率的方法,筛选出提取叶蛋白的最佳参数。
(2) 通过对比分析找出叶蛋白絮凝分离最佳方法。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
1)叶蛋白打浆浸提 从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3个方面对不同生育期的紫花苜蓿和红三叶叶蛋白提取进行研究,通过测定不同处理水平下的叶蛋白浸提率,确定出两种叶蛋白的提取技术。
2)叶蛋白絮凝技术研究 叶蛋白絮凝受絮凝温度、ph等因素的影响。根据蛋白质物理化学特性,本研究从温度处理、酸处理、碱处理3个方面进行两种叶蛋白絮凝技术的研究,通过测定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叶蛋白絮凝率确定其最佳的絮凝技术。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1) 系统的研究叶蛋白调制加工及利用技术,为大面积推广叶蛋白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有效的缓解我国蛋白质资源不足尤其是蛋白质饲料紧缺的现状。
(2) 从原料选择处理、打浆浸提、蛋白质絮凝分离、叶蛋白干燥贮存等几个关键生产环节对叶蛋白生产技术进行研究,提高绿叶植物叶蛋白的提取率和蛋白活性,为其生产推广提供可行性保证。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1)2014年4-6月份,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研究项目的研究现状以及学习课题相关知识,进行植株栽培及叶蛋白加工调制技术的初步研究;
(2)2014年10月-2015年4月,种植高蛋白牧草紫花苜蓿和红三叶,准备实验仪器和用具,实验材料适用时进行实验,提取叶蛋白并进行参数测定;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