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老鸦瓣tulipa edulis (miq.) baker.为百合科(liliaceae)郁金香属(tulipa l.)药用植物,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辽宁、山东和陕西等省,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其除去膜质皮及绒毛后的干燥鳞茎为中药材光慈菇。历史上也曾长期作为中药材山慈菇的主要基原植物[1]。传统中医认为,光慈菇味甘、辛,性寒,有小毒,主治主治痈疽疗肿 ,痕病结核,蛇虫咬伤及细胞癌变之症。目前是治疗多种肿瘤的常用药,如咽喉癌、淋巴瘤、乳腺癌等[2-4]。近年来由于光慈菇抗癌功效的开发利用范围不断扩大,老鸦瓣资源需求激增,价格翻了10多倍,导致药农对光慈菇无节制的大量采挖。但长久以来,光慈菇主要来源于野生,其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原料已经成为制约相关制药企业发展的瓶颈。因此老鸦瓣由野生变家种,实施规范化栽培势在必行。但在人工栽培探索过程中发现,繁殖系数偏低,产量不理想。所以,寻找老鸦瓣优质、稳定、高产的栽种培育方法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鳞茎为地下变态茎的一种,内贮藏极为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水分,为老鸦瓣药用部位。鳞茎作为库和源的复合体,在不同时期承担着不同的作用。其中鳞茎的鳞茎膨大期和鳞茎充实期[5-7]是作为库,积累营养物质、有效成分,对于老鸦瓣鳞茎的发育与生产应用有重要作用。其中激素调节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本项目通过外源激素各种生长处理,定期测量鳞茎膨大时期的老鸦瓣各个器官的各项生长指标,以分析外源激素(水杨酸、茉莉酸甲酯)对老鸦瓣鳞茎膨大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探讨其影响机制,为生产中采用外源激素提高老鸦瓣产量提供依据。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
本项目以老鸦瓣鳞茎为研究对象,在外源激素的处理下,了解鳞茎膨大期生长动态,分析其外源激素(水杨酸、茉莉酸甲酯)与老鸦瓣鳞茎膨大的关系,以期探讨外源激素对老鸦瓣鳞茎膨大的影响机制,为生产中采用外源激素提高老鸦瓣产量提供依据。
2 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 研究方法与实验方案
(1)鳞茎采收后用湿沙贮藏越夏,于当年10月份(2013年)选取鳞片抱合紧密、无病虫害、鳞茎盘无损伤,平均质量 1.5g 的鳞茎,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消毒浸泡30min后,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溶液浸球3h,两种溶液均设置5个水平:0mm、0.01mm、0.1mm、1.0mm、10mm。然后,定植于规格为20*30cm的花盆中,每个处理14盆,每盆10个鳞茎。花盆置于日光温室中,正常栽培管理。(2)各处理于第二年(2014年)2月份用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进行叶面喷施处理,每隔3天喷施一次,连续喷施3次。于鳞茎膨大期动态取样,每隔10天一次,共取样6次。测定植株的生长指标。并于收获期测产量及贮藏物质含量。
(3)测定生长指标。包括:株高、根长、根数、鳞茎直径、芽茎直径、芽茎长度、叶长、叶宽、叶面积、各器官干鲜重(叶片、鳞茎、芽茎、根)。每次定时拍照。
4. 研究创新点
研究材料的选择上具有新颖性。老鸦瓣不仅是重要的药用植物,也是研究鳞茎膨大生长特性的良好材料。本研究不仅可为老鸦瓣的生长调控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同时还可为鳞茎膨大形成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3年10月 准备好实验材料。
2014年2月~2014年5月 进行各项实验。
2013年5月~6月 撰写毕业论文。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