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意义
竞争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竞争不仅是群落结构组建的主导因子,而且也是决定物种进化模式的重要因素。有关竞争在群落组建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机制一直是生态学工作者争论的焦点,并进行了多方位研究,但当前关于这方面的报道多集中在陆地生态系统。浮游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其种群变动和群落结构直接影响着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浮游植物间也存在明显的竞争现象,且环境条件,如营养盐、细胞起始密度、盐度、光照、温度等,对竞争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小球藻和鱼腥藻是养殖水体中的两种典型藻种。一般而言,小球藻生长旺盛并成为优势种是良好水质的重要标志,由于小球藻容易被鱼类等水生生物消化利用,因此一般认为小球藻是养殖水体中的有益藻类。鱼腥藻是污染指示种,由于鱼腥藻不宜被鱼类等水生生物消化利用,因此鱼腥藻的异常增殖易形成水华,使水质恶化、变臭,并导致鱼虾大量死亡,从而给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带来严重危害,通常被认为是养殖水体中的有害藻类。因此,研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小球藻和鱼腥藻生长竞争的影响对于揭示如何控制环境因子促进有益藻类生长繁殖、抑制有害藻类生长繁殖,并最终实现利用藻类调节改善养殖生态环境、提高水体初级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
研究了氮、磷浓度对鱼腥藻和普通小球藻生长竞争的影响,以期揭示养殖水体中的典型藻类的生长过程及其与氮磷浓度的相互关系,为养殖水体的精准培水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探索富营养化湖泊中浮游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和趋势提供可资借鉴的资料。
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及实验方案
1、藻种与培养
实验所用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鱼腥藻(anabaenasp.strain pcc)均购自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藻种扩大培养液使用这两种藻种都适合生长的bg11培养基。光照强度约为2.2103 lx,光暗比12 h:12 h,培养温度25 ℃。在光照期间,每隔2 h手工摇匀锥形瓶1次,暗期则静置不动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有关小球藻和鱼腥藻的研究比较多,但这些研究大多是只探讨环境因素对单一藻种生长特性的影响,而有关普通小球藻和鱼腥藻种间竞争的报道并不多见。
因此,本实验的创新之处就在于通过对氮磷浓度的控制来探讨氮磷浓度对普通小球藻和鱼腥藻种间竞争的影响。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2014年07月,资料收集及试验方案设计;
(2)2014年8月,试验前准备工作并进行预试验;
(3)2014年8月-2015年12月,正式试验,整理数据,分析结果;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