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研究意义: 黄鳝(monopterus albus),俗称鳝鱼,广泛存在于亚洲地区,属于硬骨鱼纲、合鳃目、合鳃科、黄鳝属,为温热带淡水底栖生活鱼类,在我国仅产1种[1],又因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是中老年人滋补的佳品[ 2],因此近几年我国黄鳝养殖在水产项目中不断崛起壮大,尤其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迅速,成为我国主要名优淡水水产品之一。
由于农药、化肥的使用,黄鳝栖息的自然环境受到严重污染,黄鳝资源受到很大的破坏,加上黄鳝价格的高涨又导致滥捕加剧,野生黄鳝资源濒临枯竭,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黄鳝的人工养殖和繁殖在所必行[3]。
由于环境及遗传等因素[4]的影响,黄鳝产生了丰富的体色,即黄鳝体色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基因调控的。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内容1.选取一定量的深黄大斑鳝、浅黄细斑鳝和青灰鳝,取其肌肉进行dna的提取、扩增(pcr技术),然后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扩增好的dna进行分离。
2.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上找出不同体色黄鳝间有差异的条带切胶回收、纯化、与t载体连接并导入大肠杆菌,对带有目标dna的大肠杆菌进行培养,然后挑选菌落提取质粒,酶切与鉴定,确定含有目标dna后,对目标dna测序。
3.将获得的目标分子标记转换为scar标记后进行进一步地验证其特异性与稳定性。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见附件。
4. 研究创新点
通过查阅文献可知目前国内对黄鳝体色相关的遗传多样性的研究鲜见报道,有相关研究的也仅限于不同体色黄鳝的生长速度、繁殖力、同工酶、遗传距离等方面。
而本实验首次对深黄大斑鳝、浅黄细斑鳝和青灰鳝这三种体色黄鳝的体色相关分子标记进行分离和鉴定,并加以测序。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2014年9月10月:实验试剂的购买及配置、熟悉实验仪器及实验操作、开展预备实验;(2)2014年10月11月:选取三种体色的黄鳝若干,提取肌肉组织进行消化、酶切以及引物的设计;(3)2014年11月12月:对提取好的DNA样本进行PCR扩增,同时筛选出比较好的引物对,用筛选出来的引物再次对DNA样本进行PCR扩增,将有差异的条带切下来进行DNA的回收;(4)2014年12月2015年1月:将回收的DNA与T载体连接,导入大肠杆菌,培养菌落,挑取菌落并进行酶切和鉴定,再次PCR扩增出相关分子标记以及DNA片段的测序,最后SCAR标记法验证DNA片段的特异性和稳定性。
(5)2015年1月2015年5月:整理、统计以及分析实验数据,并撰写研究论文。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