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本课题的意义日前,中国政府提出将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并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 [1]。
这一系列政策是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孕育的。
建设生态文明则要求我们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包括一切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本文试图以武夷山地区的生物资源保护情况为例,一方面,通过计量方法对调研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客观地反映当地生物资源保护地现状。
另一方面,本文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视角研究其对公众生物资源保护意愿的影响,并通过计量经济学手段模拟出政府信任度,个人收入水平等因素 对公众的保护意愿产生多大的影响,为今后政府在实施生物资源保护方案时更好地引导公众参与提供参考,也为相关政府部门在完善政府职能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内容 本文选取武夷山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向当地居民和游客发放问卷来调查当地生物资源保护的现状,并研究其生物保护意愿与政府的关系。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综述法通过对以往学者、专家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和阐述进行阅读和消化,了解生物资源保护领域里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专家对各项政策的分析解释,从中获取一些补充的方法和依据,使小组的研究结果更趋合理和科学。
从而对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2 实地调查法在阅读文献、理论探究的基础上,选取福建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的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的处理、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4. 研究创新点
针对研究现状,本研究借鉴国外的实证经验,从支付意愿的不确定性着手,研究公众对保护生物遗传资源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
内容上,本文分析了国内公众对于保护生物遗传资源的支付意愿;方法上,本文引入国外的Binary Probit模型研究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填补了相关领域国内研究的空白。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5年11月-12月 完成开题报告2016年1月-3月 进一步完善理论基础2016年3月-4月 数据分析,撰写论文,形成初稿2016年4月-5月 修改论文,定稿2016年5月-6月 准备答辩与正式答辩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