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6年华东地区副猪嗜血杆菌的基因型和耐药性探究开题报告

 2023-02-10 05: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课题意义   副猪嗜血杆菌(haemophilus parasuis,hps),属于巴氏杆菌科嗜血杆菌属,是引起猪格拉泽氏病(glassers disease)的病原,表现主要为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脑膜炎。

该病世界性分布,且临床常与猪繁殖与呼吸道病原微生物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使猪的呼吸道感染发病情况加重和复杂化,其对猪养殖业的造成的经济损失日益严重。

   临床诊断该细菌感染的主要手段为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学分析、细菌分离鉴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的目标   本实验将分成两大部分对副猪嗜血杆菌的相关特性进行探究。

   运用eric-pcr的方法获得15个副猪嗜血杆菌标准血清型菌株的指纹图谱,在此基础上对2014-2016年分离自中国华东地区的副猪嗜血杆菌临床分离株进行指纹图谱分析,探究副猪嗜血杆菌eric-pcr指纹图谱的特点及适用性。

   检测这些分离株对临床常用的四大类抗生素(-内酰胺类、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和氟喹诺酮类)的耐药情况,并对出现明显耐药性的菌株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研究方法实验中运用的基本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设置对照组。

2、技术路线实验中预计运用的科学实验技术有细菌的核酸提取、聚合酶链式反应、琼脂糖凝胶电泳、细菌的分离及纯化、细菌的扩增、细菌的染色及镜检、药敏片平板法测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质粒的提取、细菌目的片段测序、及生物统计方法。

3、实验方案副猪嗜血杆菌的eric指纹图谱实验:第一阶段:(准备)合成eric-pcr引物,备齐细菌鉴定、分离、纯培养、pcr反应及琼脂糖凝胶电泳的试剂和材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eric-pcr获取指纹图谱是一种相对血清分型较新的副猪嗜血杆菌的分型方法。

该方法可为某一地区或某一猪场副猪嗜血杆菌流行情况和病原追溯提供较准确的依据,利于有效切断传染源。

且与其他分型方法相比,该方法分辨率高,操作简便,对预测流行株、追溯感染源、探究传播途径都将有指导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5.9.7-9.19 熟悉课题目的、内容及流程   2015.9.20-10.31 查阅文献资料,搜集并整理文献中涉及的反应条件及可能出现的结果;落实实验所需材料及器械。

   2015.11.1-2016.4.30 开始实验,解决每一步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实验方向。

结合2014-2015年已完成的部分分离株的指纹图谱,预计2015.11.1-2016.2.1完成副猪嗜血杆菌eric指纹图谱的探究;2016.1.1-2016.5.15进行副猪嗜血杆菌耐药性检测及耐药基因的探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