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方法诱导猪链球菌2型菌株形成菌蜕疫苗及其小鼠免疫保护效果评价开题报告

 2023-02-10 05: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猪链球菌(streptococcus suis,ss)是引起猪链球菌病的主要病原,也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

根据荚膜多糖抗原性的差异,分为33个血清型,其中2 型 ( streptococcus suis type 2 , ss2) 最为常见、毒力最强、危害最严重[1]。

猪链球菌不仅引起猪的脑膜炎、败血症、关节炎、肺炎及急性死亡;也可感染人,引起脑膜炎、中毒休克综合征及死亡。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用naoh(mic)抑制ss2细菌的生长,制备ss2新型菌蜕疫苗,并研究其免疫原性。

研究内容:1、mic的判定;2、ss2菌蜕的制备;3、菌蜕dna的检测;4、菌蜕的表面结构的获得;5、动物实验(血清中抗体水平、细胞免疫水平、血清杀菌活性和免疫保护效率评价等);6、统计学分析。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naoh溶液的配制和mic的判定;2、细菌裂解率的计算;3、菌蜕的dna含量的检测;4、菌蜕表面结构的观察;5、实验动物的免疫、攻毒和采样;6、实验动物血清中抗体含量的检测,细胞免疫水平和血清杀菌活性的检测,以及总体的免疫保护效率的评价。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1、mic的判定:肉眼观察混悬液的浑浊度,测混悬液反应前后的od570 ,并涂布在平板(thb)上观察是否长菌;2、计算裂解率:涂布平板获得菌落数并计算3、检测菌蜕dna:应用pcr的方法;4、菌蜕形态:扫描电镜观测;5、抗体水平:间接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6、细胞免疫水平:流式细胞分析仪;7、血清杀菌活性:涂布平板观察其菌落数并计算;8、免疫保护效率:取实验动物的组织,处理后涂布平板并观察菌落数。

技术路线:mic的判定→菌蜕的制备→裂解率计算和dna检测→电镜扫描→动物实验→抗体水平、细胞免疫水平、血清杀菌活性、免疫保护效率检测。

实验方案:1、mic的判定;2、ss2菌蜕的制备;3、菌蜕dna的检测;4、菌蜕的表面结构的获得;5、动物实验(血清中抗体水平、细胞免疫水平、血清杀菌活性和免疫保护效率评价);6、统计学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1、用NaOH诱导菌蜕并研制菌蜕疫苗在国内未见报道;2、对细菌裂解过程每隔15分钟(15min,30min,45min,60min和75min)进行裂解率的计算和DNA的剩余量检测,能间接地了解菌蜕的产生过程;血清中抗体水平、细胞免疫水平、血清杀菌活性评价和免疫保护效率评价能更全面的评价疫苗对实验动物的保护作用。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9月11日~9月25日,判定naoh的mic;9月25日~9月30日,制备ss2菌蜕,计算裂解率,检测菌蜕dna;10月8日~10月20日,菌蜕表面结构观察;10月21日~结束,动物实验,血清中抗体水平、细胞免疫水平、血清杀菌活性和免疫保护效率评价。

预期进展:目前已完成了mic的判定,正在制备菌蜕。

如果一切顺利,就能按计划完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