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意义:在一定条件下培养mv-411细胞,对细胞生长形态及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分析,有利于确定细胞的最佳生长期并接种balb/c小鼠,建立肿瘤动物模型。
观察小鼠肿瘤的生长特点, 应用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鉴定,归纳总结接种细胞数与肿瘤发生率的关系及肿瘤生长对小鼠生活状态的影响[1]。
小鼠肿瘤模型在揭示肿瘤病因、探索发病机制和评估治疗措施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通过给裸鼠接种不同数量的mv-411细胞, 建立了便于早期观察的白血病移植瘤动物模型,并筛选出最佳接种细胞数及接种部位,为白血病的治疗提供实验模型和实验基础。
研究内容:通过对mv-411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对细胞生长形态及生物学特性进行观察分析,选择对数生长期细胞进行皮下接种balb/c裸鼠,建立肿瘤动物模型。
观察小鼠肿瘤的生长特点, 应用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鉴定,归纳总结接种细胞数与肿瘤发生率的关系及肿瘤生长对小鼠生活状态的影响。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技术路线:1.mv-411细胞培养2.动物试验 研究方法:1.细胞培养:mv-411悬浮细胞在含10%小牛血清的1640培养液中于5%co2恒温培养箱中常规培养。
2.细胞接种方法:取balb/c小鼠15 只, 随机分为3 个组, 每组各为5 只, 用750ml/l质量浓度的乙醇消毒小鼠背部皮肤。
取对数生长期的mv-411细胞,用无血清pbs漂洗2遍后,悬浮于无血清pbs。
4. 研究创新点
Balb/C肿瘤模型的建立在肿瘤的研究及治疗方面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实验模型和实验基础。
此次论文仅以严谨的科学试验,确切的原始数据来丰富小鼠肿瘤模型方面的资料,为以后他人研究该类课题提供一个参考。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第一阶段(2015年3月):实习期间在单位实验室学习基本技术,并与实习单位主管进行沟通,完成开题报告。
2.第二阶段(2015年4月-5月):进行试验,记录试验数据并进行整理分析。
3.第三阶段(2015年5月下旬):对本次毕业实习进行总结,与实习单位主管和指导老师进行交流,完成论文撰写工作。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