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犬瘟热(caninedistemper,cd)是由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犬瘟热病毒(caninedistempervirus,cdv)引发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该病呈世界性分布,在物种间能够引起交叉感染,感染宿主包括犬科、鼬科及浣熊科等科的多种动物,且宿主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在不同动物中表现为不同的致死率[2,3]。cd的传染源为患病或带毒动物。cdv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其次是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主要临床特征是双相热,白细胞减少,结膜炎,支气管炎,卡他性肺炎,胃肠炎,皮炎及神经症状,部分病例脚垫高度角质化,后期出现明显的神经症状[4]。该病发病一般无季节性,但在春、冬季节发病更加频繁。由于近年来养犬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犬的频繁交流调运,导致群体的免疫水平参差不齐,发病周期呈现不规律性。
马疱疹病毒(equineherpesvirus,ehv)属于疱疹病毒目,疱疹病毒科,是引起马呼吸道疾病,妊娠母马流产和神经系统疾病的主要病原。这一病毒基因背景清楚,基因组中含有多个复制非必需基因,插入外源基因的重组病毒可稳定表达外源基因,是构建病毒活载体疫苗的理想载体之一。马疱疹病毒rach株是已商品化的的疫苗毒株,其作为活载体疫苗已经报道表达马脑炎病毒、犬流感病毒、牛蓝舌病病毒、西尼罗病毒、猪流感病毒等多种动物病毒的保护性抗原。细菌人工染色体(bac)技术使ehv-1rach的基因组转变为bac,能在大肠杆菌中低拷贝复制,同时构建的bac质粒可在大肠杆菌中安全、快速且高效地进行基因删除、突变及插入,转染细胞后能够获得病毒。
过去,我国预防cd的措施多以接种灭活苗和弱毒疫苗为主。但是,前者产生的抗体下降较快,抗原性差,且仅能诱导体液免疫,免疫时间短,而后者的广泛应用在控制cd发生的同时,也为弱毒株在种群间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导致感染宿主的增多和变异株的出现,进而使cd的防控形式愈发紧张。因此,研制以某种非致病性病毒或细菌为载体,采用dna重组技术构建表达cdv保护性抗原的重组疫苗势在必行。重组活载体疫苗能够在免疫动物体内随载体的复制而表达,完全保留了外源蛋白的抗原活性,同弱毒疫苗株一样可启动体内多种形式的免疫应答,是理想的疫苗形式。当前,国外学者研究cdv重组活载体疫苗时使用较多的载体是痘病毒[5-8],国内主要以腺病毒为主[9]。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目标:构建以马疱疹病毒rach株为载体,能分别表达犬瘟热病毒h和n蛋白的重组病毒h-ehv和n-ehv,为研制安全有效、低成本的新型cd活病毒载体疫苗来防控cd奠定基础。
内容:
1、rach53株的复苏、扩增、鉴定、感受态的制备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本实验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是Red两步法同源重组技术、脂质体转染法。
二、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
1、构建RacH-H、RacH-N转移载体
puc19-H、puc19-N | RacH53株(DH10B) |
质粒、酶切、电泳回收片段 | 制备感受态(冰) |
电转 | |
构建RacH-H、RacH-N(含氯霉素和卡那霉素抗性) | |
构建RacH-H、RacH-N(不含卡那霉素抗性)、鉴定 | |
测序 | |
提取质粒 |
2、拯救重组病毒
复苏RK13细胞 |
将RacH-H、RacH-N转染RK13 |
挑取单克隆富集病毒感染RK13 |
提取病毒蛋白 |
Westernblot |
三、可行性分析:
实验中所用RacH53株和RK13细胞在我们实验室有保存。而中间载体puc19-H、puc19-N已由南京钟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人员成功构建,为此次实验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 研究创新点
在防治犬瘟热中,我国多以接种灭活苗和弱毒疫苗为主。但是,前者只能诱发体液免疫应答,而后者的广泛应用也为弱毒株在种群间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导致感染宿主的增多和变异株的出现,进而使CD的防控形式愈发紧张。因此,研制以某种非致病性病毒为载体,采用DNA重组技术构建表达CDV保护性抗原的重组疫苗势在必行。当前,国外学者研究CDV重组活载体疫苗时使用较多的载体是痘病毒,国内主要以腺病毒为主。还未有报道用马疱疹病毒为载体构建的的活疫苗,若能研制成功,将大大提高防治犬瘟热的可能性。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5.3.1---2015.3.10:rach-53株复苏,扩增,pcr鉴定,提质粒;
2015.3.11---2015.3.25:puc19-h、puc19-n的复苏,扩增,提质粒,酶切,电泳回收片段;
2015.3.26---2015.4.20:复苏rk13(兔肾)细胞、rach-h、rach-nbac的构建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