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课题的意义:犀胃蝇是双翅目,胃蝇科(gasterophilidae),胃蝇亚科(gasterophilinae),犀胃蝇属(gyrostigma brauer)[1]的昆虫,其幼虫阶段寄生于黑犀牛、白犀牛、苏门答腊犀牛等犀科动物体内。
在世界上已知的犀胃蝇有三个种,分别是g.rhinocerontis、g.conjungens、g.sumatrensis,[2]但成虫观察记载只有前两个钟。
本课题旨对北京动物园内引进的白犀牛体内排出的胃蝇的三期幼虫、羽化的成虫、排出的卵等样本的收集,利用生物解剖镜、扫描电镜等设备从生物学特征、形态学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了鉴定,准确确定其种属和分类地位。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1.1研究的目标:对从北京动物园内白犀牛体内排出的胃蝇进行种属的观察分类鉴定,并且确定其所属的种属。
1.2研究的内容:查找相关文献对分类鉴定样本的卵、幼虫和成虫的各个标志性形态特征,了解有关胃蝇的生存现状、疫病流行情况。
1.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3.1现有资料对犀胃蝇属的鉴定描述很少,目前尚未找到关于g.sumatrensis种的成虫的鉴定描述。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2研究方法:2.1对三龄幼虫的鉴定:1.首先对收集的三期幼虫的样本进行超声清洗,然后于70%酒精中保存。
2.借助精确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对三龄幼虫的体长、宽测量,有0.001g的电子天平测量质量。
3.借助光学显微镜、解剖镜及扫描电镜对三龄幼虫的8个样本的头部,棘刺,腹节及后气门等结构进行拍照观察描述,进一步确定其种属。
4. 研究创新点
3特色或创新之处: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就在于,目前国外对犀胃蝇属的研究很少,而国内几乎没有相关文献对其描述。
作者希望通过对来之不易的样本的准确系统的处理、观察、拍照及描述,补充对犀胃蝇的相关研究空白,以进一步完善对犀胃蝇属的鉴定描述。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4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1、2015年3月5日到2015年3月20日,收集相关文献,阅读整理,学习观察方法,制作标本方法,拍照摄影方法等。
2、2015年3月21号到2015年4月15号,完成对收集的犀胃蝇属的幼虫样本的观察、鉴定及描述,对成虫样本进行标本制作,拍照整理,观察。
3、2015年4月16号到2015年5月20号,对所有实验结果整理,完成毕业论文。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