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药物长期毒性试验的主要意义有:1.判断受试物是否能进行临床试验;2.预测新药临床用药的可能毒性反应即药物长期使用对机体产生的毒性反应以及毒性作用的靶器官;3.测定新药的安全范围。由于长期毒性试验在剂量设计时,要求包含产生药效而不产生毒性反应的一个剂量组,通过这一剂量和产生毒性反应的剂量比较,可以大致了解该新药的安全范围;4.为临床初始剂量选择等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5.确定临床试验中产生毒性反应后的防治措施和重点观测指标;6.检测毒性反应在停药后的恢复倩况。因此,长期毒性试验是临床前毒性评价的主要依据,是新药审评的重点,用来判断药物是否有进一步开发的价值、能否用于临床试验。
长期毒性试验过去常区分为亚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两者仅给药时间有所不同,且其时间界线难于确切定义,近年来世界各国药政法对此都改称为长期毒性试验或更多的称为重复给药的毒性试验.
长期毒性试验是新药临床使用前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新药的临床试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可为临床安全用药的剂量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可为临床不良反应的监测及生理生化指标的监测提供依据。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目标:通过对实验动物进行长期灌胃给药后,对外观体征、血液学指标、组织病理学检查等指标的观察检测,得出药物的安全范围及其是否能供临床使用。
内容:①将受试物用灌胃的方式给药之后,观察毒性反应程度。毒性反应程度是指在反复给药的情况下,试验动物对受试物出现的毒性反应、剂量与毒性效应的关系、毒性反应的性质和损害程度及可逆性等;②观察耐受剂量。耐受剂量是指试验动物能耐受的剂量范围、无毒性反应的剂量、毒性反应剂量及安全剂量范围等;③观察毒性时间。包括受试物毒性产生时间、持续时间、可能反复产生毒性反应的时间、有无迟发性毒性反应、有无蓄积毒性及耐受性等;④观察中毒靶器官。中毒靶器官指受试物产生毒性反应的靶器官,如心、肝、脾、肺、肾等脏器。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长期毒性剂量的设计。合理的剂量设计应按照法规和相关技术要求,长期毒性试验一般应设3个剂量组,原则上如下:①低剂量应略高于主要药效学研究的有效剂量,此剂量下应不出现毒性反应;②高剂量力求动物出现明显毒性反应或个别动物死亡;③在高、低剂量间应再设一中剂量组。剂量设计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①高剂量要出现毒性;②低剂量要安全无毒;③长期毒性要尽量避免只设两个剂量;④长期毒性剂量要有明确的表示方法。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天然药物长期毒性研究技术。
技术路线及实验方案:1.动物的选择:长期毒性试验选择实验动物的原则主要有动物品系是否清楚;该种动物的解剖、生理、生化学等背景材料是否清楚;以往对该种动物毒理学研究积累的经验情况;是否存在同人类相似的反应系统,特别是对所试新药是否具有相似的代谢动力学过程。2.动物数量:长期毒性试验的动物数既不能太少,也不必过多。动物数过少,不能充分发现动物可能出现的各种毒性反应,特别是发生率不高的毒性反应。但也不必过多,一是从人力物力考虑,另外数量对质量往往是个制约因素,可能会降低对每个动物观察的全面性。3.实验分组:按毒理学的一般要求,长期毒性试验至少应设高、中、低三个剂量组和空白对照组。高剂量组应出现明显毒性反应,低剂量组应相当于或略高于药效学试验的有效剂量而不出现毒性反应,在高低两个剂量之间再设一个中剂量,应使动物出现轻微或中等程度的毒性反应。4.给药周期的确定:合理的长期毒性试验周期,应根据临床用药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主治(适应证)的特点来确定。一般情况下,若临床用药期≤1周,长期毒性试验可做2周;1周临床用药期2周者,长期毒性试验周期应为1个月;临床用药期为2~4周者,长期毒性试验周期应为3个月;临床用药期4周者,大鼠长期毒性试验周期应为6个月。5.给药途径:一般大鼠进行灌胃给药,一天一次。6.检测指标:长期毒性试验中一般状观察、血液学和血液生化指标系统解剖和病理学检查等。7.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统计,最后得出实验结论。
4. 研究创新点
中药在人们以往的印象中,是被认为毒性较低,甚至是安全无毒的。但是近年来,中药的毒副作用已经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怎样正确的看待中药的毒性问题也已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现在许多研究单位担心在长期毒性试验中做出在研中药新药的明显毒性会导致品种在报批和进一步临床试验中遇到一系列的麻烦和阻力。其实这是一种解。对于新药制剂有条件能做出毒性反应剂量,就应该找出这个毒性反应剂量,以及毒性反应的靶器官、靶组织和毒性反应的强弱,以及毒性的可逆情况,甚至是长期大剂量给药下可能出现的后续毒性反应,为临床研究和运用提供有力的参考。否则,临床前的安全性评价就没有起到研究的目的,也是失败的。
新药研发包括药学、药效学、毒理学和临床研究4部分,其中毒理学研究是新药研发过程中最难把握的部分之一。尤其是长期毒性试验,因其研究周期长、试验设计复杂且难度高、耗资高、工作量大,多年来一直为许多研究者所困惑,部分试验者担心因试验设计不合理造成试验结果不可靠。因此为了保证试验的精准度和高质量结果,实验场所采用内蒙古食品药品检验所的spf动物实验室,每次进出需要穿戴经高压灭菌的防护服以保证卫生安全。给药期间不同剂量用不同的注射器和灌胃针头,时刻观察实验动物的生命体征和状态。有专业的实验动物饲养员,每天进行动物饲料的称重检查和实验器具的清洁消毒。
新药临床前毒理学评价是新药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科学评价临床前毒理学研究结果,对保证患者的安全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次课题研究结果的数据类型采用合适的统计方法、作出相应的统计判断、找出规律性结论对临床前毒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课题采用t检验来分析处理实验数据,以得到精准的实验结果。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本课题研究计划如下:2015年3月2日-4月2日进行参冬小儿止泻颗粒的灌胃给药;2015年4月3日-4月23日进行一般状况观察、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组织病理检查指标的检测。2015年4月24日-5月10日进行数据的统计处理。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