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自 2003 年以来,h5n1 禽流感(ai)在亚洲的大面积暴发已导致近亿只禽类感染死亡或被捕杀,并跨越种间障碍导致 109 人死亡。这些事件让人们担心 h5n1aiv 可能会进化成为引发流感大流行的病毒。[1]2002 年从发病死亡虎中分离到1 株 h5n1 aiv,这是首次发现 h5n1aiv 能够自然感染除人以外的哺乳动物并且导致其发病死亡。[2]在进一步的虎和狮 ai 感染情况调查中分离获得 14 株 h5n1 aiv,对虎源和狮源流感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基因进化进行了研究:人工感染实验表明所分离病毒对鸡、小白鼠和家猫均具有高致病性;全基因序列测定表明所分离病毒与 h5n1亚型 aiv 高度同源(96%~100%),虎源和狮源流感病毒各基因节片具有一系列 h5n1 aiv 特征性遗传位点;受体结合特性检测表明 15 株病毒均保持着与aiv 受体结合的特性,虎气管流感病毒受体以 aiv 受体类型为主。[3]以犬 2 型腺病毒为载体,构建了表达流感病毒 ha 蛋白的重组活病毒,用其免疫猫可以诱导产生效价为 1:8~1:16 的中和抗体。这为哺乳动物 h5n1 亚型流感病毒重组活载体疫苗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技术基础。[4]
2003 年 12 月,泰国有两只虎和 2 只雪豹 (pantherapardus) 死于 h5n1 禽流感病毒感染,2004 年 10 月中旬,泰国再次出现 h5n1 禽流感病毒感染虎的事件,此次感染导致 45 只虎死亡。[5]自 2002 年至今,我们已先从哈尔滨、大同、上海和太原等地圈养的患病虎中分离获得 12 株 h5n1 亚型流感病毒,并于 2005 年首次从发病死亡的狮子体内分离到 3 株 h5n1 亚型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感染虎和狮的事件屡次发生表明我国的虎和狮等濒危动物已受到该病毒的威胁,而且虎、狮以及与人类有密切接触的家猫也有可能成为 h5n1亚型流感病毒的新储毒宿主甚至成为混合器[6],如何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保护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和防止病毒从这些动物传递给人类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控制流感,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最有效、经济的方法是接种疫苗。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禽流感疫苗对食肉动物的免疫效果
研究内容:对东北虎、非洲狮、猎豹等食肉动物进行禽流感灭活苗的免疫。抽取血样制取血清检测抗体浓度,效价。以及免疫的有效期。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疫苗的品种,灭活苗还是重组活病毒。注射疫苗的剂量,疫苗的副作用。注射疫苗的次数及间隔。注射疫苗的效果。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对食肉动物注射疫苗,抽取血清检验抗体。
技术路线:对血清进行血凝-血凝抑制实验
可行性分析:之前有禽流感疫苗对家猫免疫的成功案例,同为猫科动物的东北虎、非洲狮、猎豹具有免疫成功的可能性。
4. 研究创新点
之前食肉动物预防禽流感的方法都是从食物来源入手,或用重组活病毒免疫家猫,尚没有直接免疫大型食肉动物的先例。如免疫成功,则从根本上解决了食肉动物感染禽流感的问题。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5.2-2105.3 对实验动物进行免疫耐受,并采集血清,送检。
2015.3-2015.4 根据送检结果制定下一步计划,是否二免,三免。研究疫苗使用剂量,间隔,免疫方法。再次检验免疫效果。
2015.4-2015.5 得出结论,撰写论文。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