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开题报告

 2023-02-09 06: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猪伪狂犬病(porcine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virus,prv)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当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最严重的疫病之一[1]。伪狂犬病病毒对不同年龄的猪危害不同:妊娠母猪多出现流产、产死胎、产木乃伊胎;仔猪感染后多出现神经症状,腹泻,死亡率高[2];育肥猪感染后虽然不表现临床症状,但伪狂犬病病毒会引发呼吸道病或造成免疫抑制[3],是导致育肥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prdc)的重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育肥猪的料肉比,给猪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该病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也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伪狂犬病在1813年首次发生于美国的牛群中[4];在1902年aujeszky证明为病毒引起,故又名aujeszkydisease[5];1931年shope证实该病与伪狂犬病是同一病原;1934年sabin和wright确定本病病原为疱疹病毒。本病广泛的分布于世界各地,长期困扰着养猪业。

60年代之前,猪被感染的症状比较温和,60~70年代之后,出现强毒株,其症状明显加剧。至2004年,世界上包括美国、德国、法国、新西兰、日本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有报道该病发生流行。在实施pr根除计划之前,美国伊利诺斯州母猪的pr血清阳性率为53.8~100%,肥育猪的pr血清阳性率为0.7~97.3%[6]。随着能区分野毒感染抗体和免疫抗体的鉴别试剂盒出现,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西方国家已经成功净化了猪伪狂犬病[7]。目前该病分布于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亚洲主要疫区在我国周边的一些国家,如韩国、日本、新加坡、泰国、菲律宾、老挝、马来西亚、越南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通过对华东地区若干猪场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进而获得猪伪狂犬病在华东地区的野毒感染流行情况,最终为检测的养殖场提出可行性建议,为本地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数据支持。

研究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阻断elisa法:进行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检测。

绝大多数商品化的伪狂犬疫苗被证实是ge基因缺失疫苗。因此通过免疫的猪只是没有ge基因抗体。免疫的猪只和感染猪只的区别在于是否存在ge基因抗体。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猪伪狂犬病在世界各地5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报道,在我国也有30多个省市发现该病毒。随着能区分野毒感染抗体和免疫抗体的鉴别试剂盒出现,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西方国家已经成功净化了猪伪狂犬病。我国虽然也大量应用gE基因缺失疫苗和gE鉴别诊断试剂盒,但是要真正做到在全国根除伪狂犬病还很难。希望通过本实验,能够了解近期华东地区猪伪狂犬病的流行情况,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数据支持,为实现全国根除计划奠定数据基础。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5.3

阅读参考文献,选题,设计实验

2015.4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