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感染偶蹄动物引起的一类动物的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患畜初期表现为体温升高、行走困难、有的不能站立、精神萎靡、厌食,进而在唇部、鼻部、蹄踵、蹄叉和乳房等部位出现水疤,牛常发于口腔,表现为流涎,蹄叉部、齿跟、舌面出现水疤,后期出现大面积粘膜脱落[1];
口蹄疫病毒的传染性很强,饮水、空气、带毒动物产品等都能成为传播媒介,引起易感动物发病。人通过饮食病乳、挤奶、处理病畜接触感染,创伤也可感染。该病一经发生往往呈流行性,其传播既有蔓延式的,也有跳跃式的[2]。据大量资料统计和观察,口蹄疫的爆发流行具有周期性的特点,每隔一、二年或三、五年就流行一次[3]。口蹄疫尚无特效药治疗,一旦发生口蹄疫,迅速上报疫情,采取果断措施立即捕杀病牛和封锁、隔离、检疫、消毒或销毁。在疫区对所有易感畜立即用与当地流行的病毒型相同的口蹄疫弱毒疫苗免疫,对假定健畜和受威胁区内的健畜进行紧急预防接种。
我国由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研制各种血清型的疫苗,目前有弱毒苗、灭活苗、工程苗,而应用于牛最为普通的为牛口蹄疫o型灭活苗,该苗采用免疫原性良好的牛源强毒0a/58株接种bhk21细胞培养,将细胞培养物经二乙烯亚胺(bei)灭活后,加油佐剂混合乳化制成,用于预防牛o型口蹄疫,但其还存在一些缺陷,一般只能诱发短期免疫,即4个月。主要原因是灭活的抗原进入体内后不能进行增殖,其所注射到机体内的抗原量将直接影响着疫苗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量和维持高滴度抗体的时间。对此,通过抗原液的浓缩以增加疫苗中的抗原单位含量以及使用各种佐剂,已成为增强疫苗抗原免疫原性或增强宿主对抗原保护性应答的主要手段[4,5]。抗原的浓缩虽然有助于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6],但却使得疫苗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因此,本试验以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aps)作为候选免疫增强剂,观察黄芪多糖粉对牛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
1. 为黄芪多糖粉在奶牛临床,特别是对奶牛口蹄疫免疫中的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2. 揭示黄芪多糖粉在奶牛口蹄疫免疫中起到的作用。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选20头奶牛按自然圈舍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10头(成年牛),于免疫接种前
7天开始,在每头奶牛精饲料中加入5g黄芪多糖粉投喂,每日1次,连续给药14
4. 研究创新点
目前化学药物免疫增强剂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对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毒副作用和污染残留等弊端。中草药多为天然植物的根、茎和叶,无毒副作用,无残留,因此对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日趋受到关注,尽管近年来对中草药免疫增强剂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开发研制技术尚未成熟,能在兽医临床上应用的产品不多,基于黄芪多糖的绿色、价廉和广效等优点, 试验拟定揭示黄芪多糖的免疫增强效果,且口服方式给药,与注射给药相比较为方便。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3月1日-3月15日 奶牛场及试验动物的选择;试验前药品及材料准备工作;
3月15日-4月20日 试验的开展;
4月21日-4月25日 试验数据结果的分析及试验报告的撰写;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