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大鼠肝脏、肾脏和肠组织中P-糖蛋白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开题报告

 2023-02-09 06: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之一,其并发症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人类第三大致死原因[1]。我国糖尿病患者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有关部门预计2030年将达到1.297亿,其中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发病率的90以上。2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niddm),是因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的内分泌紊乱的代谢性疾病。2型糖尿病并发症对许多器官系统有直接损害,尤其是长期并发症,导致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与此同时,在兽医宠物临床中,由于宠物营养水平得到大力改善,随之而来的是宠物糖尿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提高。因此,预防2型糖尿病及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是当今预防医学工作的重要课题。

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为一广谱抗菌素,具有抗菌、抗肿瘤的性能和致糖尿病的副作用,对一定种属的实验动物胰岛细胞具有高度选择性毒性作用,可使大鼠等多种动物产生糖尿病。stz一次性大剂量腹腔注射可以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造模周期短。因此本试验采用此方法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

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第一次在耐药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发现,属于abc转运蛋白超家族中最早发现的转运蛋白[2-4]。p-gp是一个进化高度保守的atp-结合盒式的药物外排泵,是由mdr1(multidrugresistance,mdr)基因编码的相对分子量为170kda(1280个氨基酸)的一种单链跨膜糖蛋白[5]。其基本结构是由两个跨膜结构域(tmd)和两个核苷酸结合结构域(nbd)组成[6],其中tmds的功能是识别和转运底物,而nbds则与atp水解偶联底物跨膜转运有关[7]。研究显示p-糖蛋白不仅仅在癌细胞中高表达,人和动物等正常的组织和器官中也有丰富的分布,间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的有利条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的目标

本课题主要通过real-timepcr方法探究糖尿病大鼠肝脏、肾脏、肠道p-糖蛋白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为临床中利用口服药物治疗糖尿病时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研究的内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本项目研究糖尿病大鼠肝脏、肾脏、肠道中p-gp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

本实验选取16只sd(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和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组。以65mg/kg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9d后测定对照组和诱导组血糖,符合糖尿病标准后取各组大鼠肝脏、肾脏、空肠和回肠组织,通过trizol试剂盒方法提取总rna,由荧光定量法测定不同组织中mdr1a和mdr1b的mrna表达水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或创新之处

P-糖蛋白对药物的体内过程有重要影响,包括影响药物(ADME)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是造成不同种属动物对药物口服利用度差异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人医上面的关注度较高,研究较为热门。然而对于兽医临床中鲜有报道,故本实验以大鼠为研究对象,诱导糖尿病后检测大鼠组织中p-gp在mRNA水平上的变化,研究结果可为指导糖尿病个体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研究计划及预期进展

2015.03.022015.03.20查阅相关文献,学习并熟练实验操作

2015.03.212015.04.01大鼠适应性饲养,并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