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文献综述与调研报告:(阐述课题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参考文献) (一)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关于国家级新区发展的研究并不是十分完善,还在不断探索思考中。一般来说,国家级新区被学术界认为是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由于第一个新区,即上海浦东新区在1992年提出,此后一直未有新区成立,直到2006年开始至今,其他新区才陆续成立,因此学界对国家级新区的相关研究,起步比较晚,涉及范围也较为窄小。自十二五规划以来,国家级新区的相关研究才陆续出现,范围扩大,内容开始全面,取得了较为详细的研究成果。但整体来看,目前的研究也存在不足之处。 (二)发展趋势: 国家级新区设立至今,不论是从经济层面还是政治层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这项工作始于1992年,至1994年只设立了两个新区;此后设立工作停止了16年,2010年再次启动。截至2017年底,中国国家级新区共有19个,还有新提出的地区在申报中。产业化和城镇化的互动,决定了国家级新区的建设进展。 (三)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对目前国家级新区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各新区如何将城镇化与产业化结合起来等方面进行研究,意在发现国家级新区发展的不完善之处,从而更好促进国家级新区发展转型,并使城镇化与新区发展紧密结合。因此,研究好这项课题对于我国如何更好地建设国家级新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实践意义。 (四)参考文献: [1]甬力. 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N]. 山西日报,2021-12-08(006). [2]李晶,王宏禹,刘曼.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N]. 衡水日报,2021-12-08(A03). [3]胡丹. 以人为本,城市让生活更美好[N]. 遵义日报,2021-12-06(004). [4]祁苑玲. 优化区域发展格局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N]. 云南经济日报,2021-12-01(A03). [5]李豫新,赵奕萌.新发展理念下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空间非均衡性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21,40(12):66-73. [6] 大力推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N]. 云南日报,2021-11-28(007). [7]孙哲远,宋锋华,李翔.数字经济对城市发展效率的影响及对策——基于全国70个主要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J].企业经济,2021,40(11):126-135.DOI:10.13529.enterprise.economy.2021.11.014. [8]凌花,黄福高,谭海红.探究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特色小镇建设[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12):143-145. [9]刘长庚,吴迪.习近平关于新型城镇化重要论述的逻辑体系[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5(06):20-25.DOI:10.13715/2021.06.004. [10]林珠琳,徐祥明,郑胜男.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耦合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21,42(06):92-96.DOI:10.13698/cn36-1346/c.2021.06.019. [11]王阳.创新驱动背景下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1(11):73-74. [12]张杰,孔心敏.新型城镇化对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J/OL].新疆农垦经济:1-16[2021-12-12]. [13]李琢.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城乡统筹的理论与实践问题[J].中国集体经济,2021(33):9-10. [14]赵猛佳. 构建新型城镇化格局 打造市域副中心支点城市[N]. 长春日报,2021-11-01(004). [15]安静. 国家级新区的产城融合发展水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1. [16]许静佳.基于国土空间规划背景的国家级新区基础设施完善度评价[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1,44(11):118-121 125. [17]周子航,张京祥,杨洁莹.风险政治学视角下的国家级新区治理格局检视——以南京江北新区为例[J/OL].国际城市规划:1-13[2021-12-12]. [18]尚虎平,刘俊腾.国家级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弯道超车”研究[J/OL].科学学研究:1-12[2021-12-12]. [19]杨建忠. 以高质量发展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N]. 甘肃日报,2021-11-16(006).DOI:10.28286/.2021.005869. [20]冯烽.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困境与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21,43(11):65-72.DOI:10.13253/2021.11.008. [21]顾荣. 加快西咸新区建设发展又添新动能[N]. 西安日报,2021-10-15(003).DOI:10.28843/2021.003396. [22]孙元元,杨壮.国家级新区如何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人口规模的扩张还是发展质量的提升[J].经济问题探索,2021(10):123-140. [23]黄佳祺,陈晓娴,马雯婷,田诗宇,王谢勇.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研究——以大连市金普新区为例[J].中国商论,2021(19):158-160.DOI:10.196992096-0298.2021.19.158. [1]郑维伟,刘耀彬,陆海空.国家级新区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效应——理论机制与经验辨识[J].城市发展研究,2021,28(09):116-124. [24]潘鑫,张尚武.世界城市新区发展规律及对我国新区规划启示[J].上海城市管理,2021,30(05):40-47. [25]谢果,李凯,叶龙涛.国家级新区的设立与区域创新能力——来自70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21,35(10):48-58.DOI:10.19629/34-1014/f.210114004. [26]韩道琴,曲天任.新时代国家级新区审计职能路径探讨——基于国家治理体系的视角[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09):132-133. [27]冯烽.产城融合与国家级新区高质量发展:机理诠释与推进策略[J].经济学家,2021(09):50-57.DOI:10.16158/51-1312/f.2021.09.007. [28]苏晓静,丁煦诗.探索国家级新区规划建设新路[J].中国建设信息化,2021(16):44-45. [29]张娟,孟姣,徐俊辉,赵伟丽.国家级新区和开发区发展状况研究——以河北省范围内国家级新区和开发区为例[J].统计与管理,2021,36(09):43-52.DOI:10.16722/1674-537x.2021.09.009. [30]郭御龙,张梦时.中国国家级新区的研究述评与趋势展望[J].未来与发展,2021,45(07):69-74. [31]林立勇. 功能区块论[D].重庆大学,2017. |
2. 研究内容和问题
一、本课题的基本内容,预计解决的难题 (一)基本内容: 1.国家级新区的概念界定 2.国家级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研究意义 3.国家级新区如何更好发展的对策 (二)预计解决的难题: 从实际出发,针对我国国家级新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立足于当今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寻找帮助国家级新区进一步完善的途径。 |
3. 设计方案和技术路线
一、课题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1.实证研究方法:围绕研究内容,收集整理关于国家级新区有关资料,从我国当下新区发展面临哪些方面的问题,以及发展的方法和存在的不足进行研究,总结经验。 2.比较研究方法:围绕研究内容,纵向比较近几年来各国家级新区是如何发展的,以及我国现阶段各新区建设的区别,并与世界级新区进行比较。 3.文献研究方法:通过分析众多的学者关于城镇化及国家级新区的研究,并加以总结。 (二)技术路线: 1.分析国家级新区目前存在的不足,以及需要加强新区技术发展的原因。
2.在当前新媒体时代下,我国各新区有效加强其建设与发展的主要手段。 3.在总结前人的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
4. 研究的条件和基础
一、研究工作条件和基础 (一)完成了大学四年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了新型城镇化的含义及其背景,有效了解国家级新区的相关知识。 (二)通过网上检索资料、查阅相关书籍,掌握了当前我国国家级新区的现状,有效阅读发展国家级新区的主要方法的大量材料。 (三)学院确定了论文写作指导老师。 (四)本人所拥有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语言表述和文字表达能力,熟悉文献的查阅和分析,计算机水平较高。完成了大学四年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初步了解了我国目前城市发展情况的相关知识。 (五)论文老师悉心指导。 |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