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成员回避取向与工作控制对情绪耗竭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3-01-18 09: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企业组织间的竞争愈演愈烈,竞争带来了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压力。

企业组织为此必须进行有计划的变化与改革,对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增多,工作要求提高,岗位流动性增强,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使得员工承受着比以往强烈的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是指,因工作负担过重、变换生产岗位、工作责任过大或改变等对人产生的压力,不仅会影响工作满意、组织承诺和工作投入,而且会诱发多种心理健康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是从回避取向和工作控制两方面来探讨对情绪耗竭的影响。

论文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作者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整理归纳出自己对回避取向、工作控制以及情绪耗竭概念的理解;其次探讨其两者对情绪耗竭的影响;然后通过大量调查所得数据,分析对情绪耗竭的各方面影响因素以及效果;最后根据这些问题,作者从自己专业的角度尝试提出几点建议。

具体研究问题如下: 1、回避目标取向对情绪耗竭具有正向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dweck 在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了员工目标取向的定义,员工目标取向是指个体在进行某项行为或者活动时所追求的目标。

根据研究表明,员工的目标取向会影响他们对不确定性情景的反应,以及他们的学习动机和成就态度,进而影响员工个人的行为和绩效[3]。

elliot等(1996)[4]提出了三因素的目标取向模型,即把成绩目标再分成两类:进取(proving)或趋近(approach)型成绩目标和回避型(avoidance)成绩目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月13日--2022年2月10日 确定论文总体研究方案。

2022年2月11日--2022年2月30日 选择研究工具并确定研究样本的选择范围。

2022年3月1日--2022年3月30日 实地调研,收集数据和资料。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工作不安全感对情绪耗竭的影响--社会支持的调节作用》张莉,林与川,张林 (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2]Dweck C S. Self-theories:Their Role in Motivation, Personality, and Development, Essays in Social Psychology. Philadelphia, PA: Psychology Press, 1988 [3]张文勤,石金涛,宋琳琳等. 团队中的目标取向对个人与团队创新的影响--多层次研究框架[J]. 科研管理, 2008, 29(6): 71-82. [4] Elliot A J, Harackiewicz J M. Approach and Avoidance Achievement Goals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A Mediational Analysi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6, l76: 628~644 [5]《自我效能感与工作控制的匹配性模型--对karasek工作压力模型的扩展》 赵欣,赵西萍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6]Freudenberger, H. 1974. Staff burnout [M].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8217;, 30: 159-164. [7]《企业智力资本与技术能力关系研究--基于工作控制和团队自省的调节作用》 周森 [8]李柏洲(哈尔滨工程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企业创新管理研究所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9]《#8220;情绪劳动#8221;要求与情绪耗竭:情绪劳动策略的中介作用研究》胡君辰,杨林锋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200433) [10] 《工作压力与情绪耗竭对员工工作业绩的影响》 杨博宁 北京大学 [11]张亚宁. 1993.《精神受挫后不同人群应付方式的比较研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1): 36-38 [12]Demerouti, E.,Bakker A.,Nachreiner F., amp;Schaufeli,W.2001.The job demands-resources model of burnout [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86(3):499-512 [13]Maslach, C. amp; Leiter, M. P. 1997.The truth about burnout: How organizations cause personal stress and what to do about it [M].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14]Maslach, C. 1982. Burnout: The Cost of Caring [M].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Maslach, C. amp; Jackson, S. 1981. Th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out [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Behavior, 2: 93-113. [15]Ito, J. amp; Brotheridge, C. 2003. Resources, coping strategies,and emotional exhaustion: A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perspective [J].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63: 490#8211;50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