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发生了许多类似于莱克电气,蓝田股份,银广夏这样的大型上市公司,为了缓解内部的资金紧张,通过操控股市和分红政策损害个人投资者利益的恶性事件,控制性股东和中小股东的矛盾越发尖锐,导致广大群众对于审计在公司企业内部监管内部控制上是否起到了现实意义的作用产生疑问,在此情况下,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凸显出来,提高了相关法规建立健全的效率,2010年《内部控制审计准则》以及2018年1月1日起,开始全面实施的《新审计报告准则》,整合了审计的概念,规范了审计的程序,让各大公司以及事务所对于审计工作的关注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使我国的审计工作能够更加有效,合理。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本文以莱克电气股利分配政策和投资者权益保护为案例,对其政策的不合理性及其对于股票市场的影响,广大投资者的利益不均衡进行了简要分析。再结合理论和实际,从多角度研究了莱克电气股利分配政策的利与弊。研究发现:股利分配政策理论作为西方传统财务理论之一,一直是减少代理成本,保护外部投资者利益,均衡大中小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在缺乏审计监督的情况下,股利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控制性股东通过压缩中小股东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来谋取利润或者便利的利剑,在绝对控股地位的胁迫下,弱势方只能用脚投票并且承担损失。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西方世界对股利分配的研究始于1961年米勒和莫迪格里亚尼的《股利政策,增长和股票价值》,即MM理论,后又转化为1962Gordon“一鸟在手”论,1967年farrar提出股东偏好利得的“税差理论”。20世纪90年代,Makinson提出“股权结构理论”,认证了股权结构和股利政策的差异性。1988年Golembiewaki发表“行为学派理论”,认为认知的局限决定了股票的盈亏。2009年,学者Unlu提出“代理成本论”,认为严格的股利政策将作为债权人权利的补充。2010年美国学者Gourio提出“追随者效应理论”,认为企业以特定股利支付率吸引相应鼓励偏好的投资者;同年,Chemmanur发表实证证明1979年Miller的“信号理论”,准确提出股利对于市场的效应。国外部分学者支持“交易费用论”,但后期被证实无效2004年Deangelo提出“财务周期理论”,揭示了股利政策在不同阶段的变化。投资者利益方面,美国通过了《1970证券投资者保护法》。
国内股票跑市场发展较晚,分配政策相对稚嫩,研究现状也不如西方世界更全面。1998年魏刚的“中国市场偏好股份分红”理论,2003年于笑坤验证“股利的信号传递”,2001年原红旗批评“特殊股权结构特殊代理危害投资利益”即“掏空理论”,以及2004年方芳的“自由现金理论”和马曙光于2005年提出的“现金股利和资金侵占的关系”,2006年孙茂竹突破性提出“博弈理论”,2010年胡国柳验证了“财务周期理论”在中国市场的可行性。相关文献还包括包括李层辉等人的《分配方案对股票盘价格影响的实证研究:中国案例》以及刘星的《股利决策新论》。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案例(副标题):股利政策与投资者利益保护——以莱克电气为例
(1)第一阶段:2022-11-12~2022-11-25完成选题工作;
(2)第二阶段:2022-11-26~2022-12-31收集资料,完成开题报告;
5. 参考文献
[1] 姜国华,徐信中,赵龙凯. 公司治理和投资者保护研究综述 [j]. 管理世界,2016,(06):167-176
[2] 姜付秀,支晓强,张敏. 投资者利益保护与股权融资成本shy;——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例的研究[j]. 管理世界,2008,(02):123-137.
[3] 原红旗.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财经大学出版社,2014.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环境洛伦兹曲线下企业环境财务指标运用的现状考核开题报告
- 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基于电力供应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开题报告
- 机械制造业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初探-以昆机为例开题报告
- 新一轮债转股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基于云南锡业集团案例分析开题报告
- 企业基于会计政策选择的税务筹划问题探讨——以江苏海企国际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开题报告
- 江苏化学纤维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研究开题报告
- 新能源企业盈余管理存在性实证分析开题报告
- 事务所审计失败与风险控制案例研究——基于证监会对R所处罚公告的分析开题报告
- 上市公司人力资源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研究开题报告
- 恒大系险资举牌的动因及影响分析——以举牌万科为例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