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案例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01 08: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最近几年来,由于我国企业的深化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国内外竞争加强等原因,公司并购重组在我国成了一股新#8220;浪潮#8221;。对企业而言,促进企业经济实力的增长,扩大企业规摸,成功实现企业的扩张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增量方式,即投入大量资金去改造技术,建造新生产线等行为,另一种是存量资产的重新配置,即通过并购重组来扩大企业规模,优点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扩大产能,加强竞争力,能够及时占据市场先机。目前IPO的种种迹象表明,部分不愿排队或者可能不满足IPO标准的企业选择通过被上市公司并购或兼并,已成为实现资产证券化,抢滩登陆资本市场的一条新型通道,另外,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越来越多的交易正从#8220;被动重组#8221;转变成#8220;主动并购#8221;来实现全面的改善和提升。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殊性,并购重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而在此有必要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进行相关研究。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 研究内容主要准备阐述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发展和特点以及相关的并购方式,并从中选择一种并购模式,用具体的案例来分析此种模式的存在问题,据此提出相关改善建议。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一)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动因(二)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发展和特点(三)换股合并模式下存在的问题三、写作提纲 (一)公司并购重组概述 (二)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发展和特点 (三)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模式 (四)换股并购--具体案例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改善建议 (五)总结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企业并购在国外已经经历了五次浪潮,每次并购重组的浪潮出现,都为企业并购提出了新的研究问题,同时也产生了新的研究方法。早期,国外的并购行为的研究重点包括并购是否使企业实现了规模经济,并购的基本动机和相关效应,如何选择并购对象,如何有效实施并购方案等问题,其主要研究视角是从公司战略发展来看待问题,构成了基本的并购文献主流。与西方发达国家企业逐渐成熟的并购行为相比,中国的企业并购重组仍旧处于发展中。随着中国证券市场的蓬勃发展,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现象层出不穷,与其现象相关的研究问题主要是从经济学解释,资产定价,财务分析和融资方式等方面着手。由于并购重组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产业并购为战略发展的主要模式的行动开始占据主流,此时,分析如何在并购后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成为分析重点。目前大部分研究主要偏于分析并购重组的失败因素,存在的问题,而对于整合成功的案例比较忽略,研究较少,这一部分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本论文计划将以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作为基础,查阅相关文献,从我国上市并购重组的发展,特点,结合具体的案例来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某一具体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关问题和改善意见,在此基础上得出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5. 参考文献

[1]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发展报告,2009-3[2]张秋生.王东.企业兼并与收购,2001-11 [3]吴晓求.公司并购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4]王伟.上市公司并购新特点.北京娱乐信报, 2004-4[5]高大勇.上市公司收购.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6]朱宝宪.中国并购评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7]姚先国.公司治理与购并动机.上海证券报, 2003.6[8]吴晓求.公司并购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9]潘杰.中国:直面第三次购并浪潮的到来.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3.3[10]Fama, E.F.Agency Problems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1][美]J.弗雷德.威斯通.兼并, 重组与公司控制.经济科学出版社[12]Travlos, NickolaosG. Corporate Takeover Bids, Methods of Payment, and Bidding Firms'' Stock Returns. The Journal of Finance[13]孙涛.公司并购中目标公司定价理论与方法.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14]王民治.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方式效应分析.经济问题探索,2005[15]顾卫平.我国上市公司换股并购交易案例及案例分析.会计之友,2012[16]陈岩.中国并购评论第二册第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