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初探开题报告

 2023-01-17 07: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盈余管理从企业经济行为和企业管理的角度来说,它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方式和内容。据国外盈余管理的实践经验表明,科学的盈余管理不仅能够有效地保障股东的权益,还能保持公司的持续经营发展,同时还可以维护中小股民的利益。但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盈余管理违背了财务报表公正、中立的原则,也可能损害股东、债权人等相关主体的利益,因此人们常将盈余管理与财务舞弊混为一谈,认为盈余管理是管理层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一种不正当行为。

在实际操作中,尽管盈余管理更多的是损害大部分投资者的利益,而满足一小部分人的私欲,但我们不能否认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为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什么是盈余管理,什么诱使其发生,什么是其惯用的手段,又能采取怎样的防范措施,将盈余管理与盈余造假区分开来,并从治理层面上提出有效的盈余管理防范措施,从而充分发挥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究内容主要有1、盈余管理的概念、特性;2、盈余管理的动因;3、盈余管理的手段;4、盈余管理的防范措施。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防范管理层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过度盈余管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1、对于盈余管理的涵义,Healy和Wahlen(1999)针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经济后果指出盈余管理发生在管理当局运用职业判断编制财务报表和通过规划交易以变更财务报告时,旨在误导那些以公司的经济业绩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人的决策或者影响那些以会计报告数字为基础的契约的后果。2、对于盈余管理动因的研究,Benish(1999)则在其论文《透视盈余管理》中进一步提供了在股票交易中盈余管理和内部人交易联系起来的证据。他发现,高管人员在公司收益被市场高估的期间更可能卖掉其持有的公司股票或行使其股票期权。3、对盈余管理手段的研究,Herrmann(2003)在《日本公司通过出售资产进行盈余管理》一文中研究了日本上市公司通过出售资产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他对1993年至1997年日本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资产出售利润与管理当局预测误差之间呈负相关。当营业利润低于(高于)管理当局的预测时,公司会增加(减少)固定资产和有价证券的销售利润。

国内研究现状:1、对盈余管理的定义,陆建桥(1999)将盈余管理定义为,企业管理人员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之内,为了实现自身效用的最大化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作出的会计选择。2、对我国盈余管理的动因研究,陆建桥(1998)在《中国亏损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中指出,上市公司为了避免出现连续亏损三年的情况,通过管理应计利润项目来达到目的。陈小悦(2000)在《配股权与上市公司利润操纵》中指出,上市公司为了达到配股的要求,存在盈余管理的行为。洪剑峭和陈朝晖(2002)指出我国A股公司在IPO前存在盈余管理,并且盈余管理对募股前后公司报告收益表现了巨大的影响。3、对盈余管理的手段研究,赵春光(2006)以我国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对2002-2004年间共3016家公司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得出结论:(1)减值前亏损的公司会以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来避免亏损;(2)减值前亏损的并且无法以转回资产减值准备避免亏损的公司会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8220;大洗澡#8221;,为下一年盈利做准备;(3)减值前盈利的公司会以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进行利润平滑化的盈余管理;(4)减值前盈利的公司会以转回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来避免盈余下降。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2月:通过前期收集并阅读资料后写开题报告;

2、2022年1月:根据指导老师的要求修改开题报告;

3、2022年2-3月:广泛收集与选题有关的著作、论文等文献资料,仔细的阅读资料,翻译外文文献,了解国内外与选题相关研究状况、成果、观点,并进行文献综述,针对论文完成过程中的问题咨询指导老师,并完成周记,最终形成初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张春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制度分析 [j].会计之友,2007,9:33-34

[2]刘冰.浅议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问题[j]. 经济研究导刊 .2007,11:97-9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