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企业融资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2023-01-16 09: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会计信息披露是企业管理层和投资者沟通的重要渠道,信息披露的质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信息使用者的投资决策。

根据准则规定,会计信息披露要满足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而企业融资与会计信息披露关系密切,双向互动,企业融资是公司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自有资金的状况,以及公司未来经营发展的目标,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公司的投资者和债权人去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以保证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需要的理财行为。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披露才能吸引持久、有效的投资,而有效的融资途径更加促进企业自愿性信息披露,以获取投资者的信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从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分析,信息不对称是企业融资困难的主要因素。企业本身制度不健全,发展潜力低,不被金融机构看好,而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则意味着暴露更多的自身缺陷,可能会损失更多的投资者,加剧企业融资的困难,因此,中小企业为了吸引投资者必然会反对提高信息披露的质量。所以,笔者想从以下几点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1、论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途径现状,分析各个途径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重点研究在信息不对称角度下,企业和金融机构在融资中遇到的问题。

2、结合实际,论述我国出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重点分析外源融资渠道不通的具体原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许多学者都研究发现信息披露机制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决策影响深远。中小企业出现各种有目的的隐瞒、修饰财务信息的行为,都是为了吸引投资。学者们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了解私营企业实际的融资状况,以及最低层级的资本市场对融资者经营信息披露的要求,检验了在不考虑资金拆借利息成本和执行成本的情况下,影响私企融资的主要因素是信息披露制度这一理论的正确性。

国际上,Myers的融资顺序偏好理论认为中小企业因担心控制权的稀释和丧失,他们更倾向于对企业干预程度最小的融资方式,即先内源后外源,外源中则是先债券后股权。Banerjeel1994年提出的长期互动假说认为,因为信息不对称,大型金融机构为了规避风险,不愿意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但是地方性的中小金融机构与地方企业相互了解,减少了信息不对称,能够为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帮助。Stieglitz和Weiss引入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因素后较为圆满的解释了信贷配给的主要原因,形成分析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主要模型-S-W模型,该模型假定银行和借款人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借款人知道项目具体风险,而银行只知道集体风险,此时银行若增加利息,将面临逆向选择问题,导致交易失败,解决方法是实行信贷配给,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更为严重,所以银行更倾向于对中小企业实行信贷配给,控制中小企业的融资。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8日-2022年12月10日,阅读资料,写出论文开题报告。

2022年12月10日-2022年 1月10日,阅读大量资料并写出论文大纲。 2022年 3月 1日-2022年 4月20日,根据大纲进行调研,搜集资料,写出论文初稿。

2022年4月20日-2022年4月30日,进行论文中期检查,报告论文进度,重点解决疑难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王宣喻,储小平.信息披露机制对私营企业融资决策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2(10).

[2]夏育佳,高洁.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述评-基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j].商业会计,2014(12).

[3]杨志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j].时代金融,2013(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