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会计计量模式问题的探讨—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为例开题报告

 2023-01-15 03: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衍生金融工具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受到了挑战,公允价值计量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历史成本相比,由于公允价值的运用时间还不长,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但是从国际上看,全面应用公允价值已是大势所趋。

而在我国,公允价值的研究起步较晚,加之市场经济发展程度不够、国内相关法律不健全、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等因素的制约,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可谓一波三折,经历了从引入到回避再到重新引入的阶段。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十八项准则在计量中涉及到公允价值。这部新准则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会计准则在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方面迈进了一大步,而这种巨大的变革也使中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面临着挑战,如何做好准备迎接挑战将是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与国际会计准则保持趋同,2014年,财政部对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修改,对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以及定义进行了修改。同时,对于监管者和政策制定者来说,如何使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在中国得到有效的执行也是一个关键问题。从会计计量模式来看,目前主要有历史成本模式、重置成本模式、可变现净值模式、现值以及公允价值模式。而从会计的实践来看,现在用的最多的就是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型企业。但是历史成本也有其固有的缺陷,比如无法反映企业资产的当前价值等。所以必要研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中的一些对公允价值的应用进行研究,从中发现其与其他会计计量模式相比的优缺点以及发展的前景。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会通过阐述公允价值会计计量模式的含义,包括对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以及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定义,并描述一下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国内国外的发展历程,然后列举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比如在金融工具以及衍生工具确认和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等方面的应用,从各方面分析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优缺点。最后分析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实际应用方面的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措施。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我国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方面的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重点分析其优缺点以及应用。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公允价值概念是美国著名会计学家威廉#183;佩顿(william paton)最先提出的。1946年paton教授在《会计师月刊》(journal of accountancy)中发表了题为#8220;会计中的成本和价值#8221;的文章,指出:#8220;成本和价值不是相抵触和相排斥的概念。在购买日,成本和价值几乎是一样的,至少在大多数交易中如此。就支付媒介是非现金财产而言,购入资产的成本应按所转出资产的公允市场价值(fair market value)确定。事实上,成本是重要的,因为其大致等于购买日的公允价值(fair value)#8221;。这是第一次公开地提出公允价值概念。

1953年,aicpa发布第43号会计研究公告(arb no.43),首次在会计准则中应用公允价值,指出获得无形资产并进行初始计量时,对于通过证券交换取得的无形资产,其成本应当考虑为是其对价的公允价值或是给予财产的公允价值。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2022年12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2.2022年12月,完成开题报告并交指导老师审定。

3.2022年3月,完成外文原版资料翻译,开始撰写论文初稿。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曾雪云.公允价值计量与金融市场的风险[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m].北京: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

[3]刘春梅.关于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应用问题的研究[j].中国商贸,201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