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相关问题研究开题报告

 2023-01-15 03: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从国内外来看,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是目前很受关注的研究课题,研究这个方面有助企业发展,在遇到经济困难时,多一些会计计量理论协助,同时这方面的发展也填补了会计经济理论的发展,对于研究一个企业的计量方法很深的意义。以前会计使用历史成本来来入账,以此作为原始交易价,虽体现会计的可靠性及谨慎性,但随经济的发展,此方法不适应新的环境,大量的业务是企业公司资产不断地改变。我们国际的通货膨胀率影响,货币的价值也不断变化,一直坚持历史成本也不可行,这些东西都对历史成本的使用产生阻碍。相关的专家表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也引起国家政府的关注,同时有关的针对性的政策也会陆续出台,指导企业使用新的会计计量方法。研究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有助于企业发展,也会推动会计这一专业深化。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论文将结合国际国内会计界对公允价值的研究现状,阐述公允价值计量产生的背景和理论基础,在公允价值深厚的理论基础上,试图寻求合理确定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通过公允价值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和美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来看,国外众多的实证研究都证明了公允价值的相关性,关键在于计量方法;最后,分析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现状,根据中国国情,给出合理的建议。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公允价值本身的取得和运用存在困难,部分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难以保证,全面实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前提和条件尚不完全具备,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易被管理层恶意利用,进行利润操控和调控资产价值。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20世纪90年代,大量的金融衍生工具产生和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方法的传统会计程序因为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而被放弃,各界普遍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放在新的研究热点上。

white,在《储机构瓦解:银行及储蓄机构公共政策教训》(1991)一书中指出,历史成本模式由于其固有的后顾式缺陷,应尽快改革。而银行及储蓄机构应采用前瞻式的现值会计。white(1991)认为财务报表有一些不必要的缺陷,银行等储蓄机构应采用现值。gates认为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财务报表难以披露真实业绩的会计目标。

william r.scott(1997)认为,历史成本是一种#8220;平滑#8221;本年现金收益的方法,它使这些现金流量所代表的收入与费用在一个长期持续的期间内得到均衡的计量,人们可能喜欢阅读这种收益#8220;平滑#8221;的财务报表。但是,企业的收益变动是客观存在的,要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最根本的做法就是在收益计量中推行公允价值,使财务报表反映这种变动。william r.scott(1997)提出财务报告中有很多采用公允价值,它带来的相关性的效益增加超过了可靠性降低所带来的不利因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2022年12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撰写开题报告。

2.2022年1月,完成开题报告并交指导老师审定。

3.2022年2月,完成写作提纲并交指导老师审定。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葛家澍,窦家春.基于公允价值的会计计量问题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10,(3):27-47.

[2]刘萍.公允价值计量评估方法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3]刘思淼.公允价值计量的发展与监管启示[j].会计研究,2010,(8)21-2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