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开题报告

 2023-01-15 03: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本世纪初安然、世通等重大财务欺诈案的相继爆发,公司治理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8220;内部人控制#8221;被认为是造成公司治理失效、财务欺诈横行的罪魁祸首,内部控制被认为是遏制#8220;内部人控制#8221;的治本之策。为此,世界各国都加强了内部控制规范的制定、实施和监管,具体到我国而言,进入本世纪后我国也加快了内部控制规范的制定、实施和监管,财政部等五部委分别于 2008 年,2010 年先后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基本建成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体系。这必将对强化我国公司治理效率,防范企业财务欺诈,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近年来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互动发展表明,弄清楚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相互关系,明确公司治理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优化,以及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效率的影响等问题,是做好实际工作极为迫切的要求。

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一是有助于完善内部控制相关理论,有助于弄清楚公司治理是通过什么途径和方式影响内部控制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设计如何考虑公司治理的特点等问题,就是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必须尽快弄清楚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可以为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设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使公司管理层明白如何根据本公司公司治理的特征来建设合适的内部控制;可以为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重要的切入点,使公司治理层明白如何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监督和指导以保障和提高内部控制效率;可以为内部控制的规范监管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使政府有关部门明白如何实现内部控制的监管与公司治理层对其监督的一致性。二是有助于公司治理理论的完善,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和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从而遏制#8220;内部人控制#8221;问题,#8220;内部控制的健全有效性影响着公司治理的效率及其发挥#8221;因此,弄清楚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反作用的途径、方式和力度等问题,就是健全公司治理理论,提高公司治理效率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这包括弄清楚内部控制治理功能形成的客观基础、内部控制治理功能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式,保障内部控制治理功能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本文首先在对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对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进行了详细论述,并分析我国企业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控制的对策。具体的写作提纲如下:

一、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关系的研究始于上世纪 80 年代,文献也较多,主要包括:

zabihollah, rezaee(2007)分别通过比较公司经营效率与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指出内部控制不健全将会降低公司治理的效率,而公司治理的有效监督能大幅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beng wee goh(2007)通过分析 184 家上市公司从 2003 年 8 月到 2004 年 12 月的内控信息披露报告,指出内部控制的缺陷与公司治理的结构密切相关,例如董事会的独立性,审计委员会的规模大小等都与公司治理效率正相关。 m. stephen(2008)通过研究 2007 年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发现财务状况良好的上市公司往往拥有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而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需要有效的内部控制作为保障。内部控制有效性强,公司治理效率就高,反之,公司治理效率就低。 richardyroberts(2004)分析了著名的《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特别是对其第 404条款进行了重点研究,并强调了内部控制的评价、信息披露、审计对公司治理的重要影响。 udihoistash, rani hoistash,jean c. bedard(2009)通过研究萨班斯法案中第 404 和第302 条款,以 08 年低质量的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为分析对象,指出公司治理的效率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我国对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关系的研究始于本世纪初。目前国内关于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关系的研究主要如下:黄玉英(2014)认为,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的制度环境。公司治理为内部控制提供了其运行的大环境。公司治理结构不科学,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再完美也只是纸上谈兵,难以实现理想的效果。企业内部控制系统想真正发挥其作用,必须借助于良好的公司治理环境。王茹(2008)认为: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发挥依赖于公司治理提供的良好环境,使其有一个能充分发挥的平台,通过有效的公司治理实现内控体系的健全。程晓陵、王怀明(2008)实证研究发现:年终股东大会出席率越高,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就越强,反之,公司治理有效性就越低;董事会实际规模和监事会规模越大,公司绩效就越显著,而规模越小,绩效就越差;董事长兼任总经理会显著降低财务报告质量;管理层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越强,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就越显著,反之亦然。宋绍清(2008)实证研究了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研究发现#8220;投资者法律保护#8221;、#8220;证交所治理机制#8221;及#8220;声誉机制#8221;等公司外部治理机制特征变量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影响较为显著。 吴益兵、廖义刚、林波(2008)选取了控股股东股权性质、股权集中度、机构投资者持股等特征,实证了这些特征对国有控股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 程新生(2014)认为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三者是互动的,指出对治理效率和经营效率的共同追求推动了内部控制演进。并提出建立治理型内部控制。 李连华(2013)认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应该是#8220;嵌合#8221;关系。二者存在交叉的部分,例如监督、信息传递、权责分配等。二者目前正在融合过程中,且当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时,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趋于合一。季晓云(2010)认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之间#8220;你中有我,我中有你#8221;,两者相互依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2月:在前期搜集并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写出开题报告;

2.2022年1月:广泛搜集与选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仔细研读,了解国内外与选题相关研究现状、成果、观点,为撰写论文找准切入点,理清思路并写出论文提纲;

3.2022年2-3月:完成初稿,重点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 郭永清、夏大慰.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整合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7):p10

[2] 韩洪灵、郭燕敏、陈汉文.内部控制监督要素之应用性发展[j].会计研究.2009,(08):10-12

[3] 黄玉英.论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2005(11):4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