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视角看周梅森文学作品影视化开题报告

 2023-02-04 09: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文学是由来已久的艺术形式,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而影视作为一种后来兴起的艺术形式已经在人们生活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并且这两者的联系与未来的发展不容小觑。从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四大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一再被翻拍,到许多现当代文学家的小说越来越多地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如今,在这个泛娱乐时代,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剧已经成为一种常态,甚至是一种热潮。

江苏作家周梅森是当代文坛上非常杰出的作家, 素有“政治小说第一人”的称号。曾著有《人间正道》、《中国制造》、《绝对权力》等多部作品,并由其亲自执笔改编成电视剧,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其中,周梅森的同名原著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人名的名义》一度爆红,成为当下社会的一个热点,并荣获诸多奖项。周梅森兼具编剧、作家双重身份,是游刃于文学作品和影视之间的典型。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文学作品的影视化其实就是文学作品借助影视媒介进行传播。传统媒体时代下,文学主要靠报刊,书籍,电视等媒介传播,在新媒体时代的视觉消费背景下,文学作品开始借助影视媒介扩大传播影响,文学作品影视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本文意在以传播学视角来研究周梅森文学作品的影视化,并会以周梅森小说改编影视剧中影响较大的《人民的名义》为研究重点,从影视改编——传播媒介;读者、观众——传播受众;传播效果等方面来做具体的探索;梳理文学作品影视传播过程中的复杂关系和影响因素,通过发现问题和总结启示,以期促进文学与影视的良性互动;从文学、传播学两方面交融研究,希望能提供一个较为新颖独特的角度。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由于本课题具体到江苏作家周梅森,所以有关该方面的国外研究较少,在知网上以“周梅森”为关键词检索并没有找到相关的国外研究。

反观国内,有关周梅森的研究大部分都是关于周梅森的作品与影视作品的研究,提及改编层面或者从传播、媒体的视角来探究的文献少之又少。

朱丹从社会语境及作者创作方面探究周梅森的历史小说在八十年代大量创作并被人们广为接受, 到九十年代却数量减少、风格转变直至完放弃的巨大变化的原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撰写方案

1、阐述研究的背景、意义

2、周梅森小说影视改编的动因、背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刘莉. 周梅森创作论[d].武汉大学,2005.

[2]戴佳言. 当下文学名著影视化传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3]朱丹.周梅森历史小说的出场与退却[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01):86-9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