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网络综艺不断丰富综艺节目的形式与风格,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口碑与成绩,其中,着眼于小众文化的网综制作更是带动了浪潮。在新媒体时代下,综艺节目不再只为了大众认可而存在,于是种类广泛且题材新颖的小众文化便很快进入了大众视野。
遗憾的是,目前网络综艺节目对于小众文化的推广, 大多局限于让观众了解个例文化的形态和内容,以此得到观众的心理认同,即是对小众文化的表面传播。实际上,此类节目的目标是打造小众文化的IP,达到商业产品的变现。在以经济利益为最终发展的小众文化网络综艺节目中,小众文化的内涵与商业模式进行碰撞,产生了独特的文化研究的议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当前,互联网的高兼容性和共享性给予小众文化更广阔的传播空间,而小众文化网络综艺是小众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平台。本文通过界定小众文化的范围,提出此类网综的文化和商业两种功能,从网络综艺小众化选题的原因和节目运营上的创新形式,来探究它们独特的市场化模式。即在完成节目的生存和盈利之后,才能发挥文化功能给社会文化带来变革。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综合现有的文献资料,国内外普遍认为小众文化是一种亚文化或非主流文化,是相对于大众文化而言的一种以个体为基础,因为相同的兴趣爱好或者是利益的趋同演化而成的小圈子文化。
综艺节目与互联网融合后,网络综艺明显地突破了传统电视综艺制作运营的局限,在其内容制作、传播方式或是节目运营方式等各方面都为小众文化传播策略上进行了创新性的发展,小众文化作为大众文化不能缺少的“对立补充面”,展现了文化发展的全球化、本土化趋势。
在美国学者对于小众文化中嘻哈文化的研究中表示,嘻哈文化已经从文化边缘走向主流。美国有5000多万嘻哈迷,而全球有1亿嘻哈迷,观众和媒体都能够接触到嘻哈文化的产品和早期的小众群体。他们消费某种带个人喜好形式的嘻哈音乐,使得嘻哈产品存在巨大的吸引力市场:从唱片业延伸到人们的穿衣风格和表达方式,利用小群体的边缘共性,适应当地社会经济环境,达到“购买”此类小众文化风格的营销目的。即全球化的连接边缘人群与大众的共同性元素(如语言文字、音乐、民族符号等),也本土化的创造了独特的风格和产品。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分成三个部分:
1、给出小众文化的界定范围,总结此类网综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2、将电视综艺的大众化传播和网络综艺的小众化发展进行对比,解释小众文化为选题的综艺节目成为趋势的原因。
5. 参考文献
[1]龙猷. 互联网下网络综艺对小众文化传播的策略研究[j].大众文艺,2019, (17):183-184.
[2]李佩珺. 大众文化视阈下的小众文化传播[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2):19-22.
[3]李晓川. 网络亚文化综艺的兴起及其对主流媒体的启示[j].声屏世界,2019,(7):91-92.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