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现代城市人的另一大特点就是活动空间的快速转换性和拥有较多碎片式的时间,为了适应这个特点,催生了网络的很多应用功能,而微信就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具备时尚、新颖特点的即时通讯工具。
微信2011年由腾讯推出后,10个月后使用人数就突破5000万大关,推出一年后,使用人数就达到1亿。微信这种充满活力的传播媒体不仅改变了信息传递方式而且是信息传播领域的变革,而且在打破地域、冲破通信运营商壁垒方面也是一种突破,使用户能够借助它随时随地表达情感、自由沟通、便利生活需要和满足自我需求,所以微信这种新兴的媒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企业将其应用到市场上也会取得利益上的回报。
微信使用者的大军中,大学生是主要的活跃用户群体之一。大学生作为科技产品、新生事物的最易接收群体,在微信营销的细分市场中占据着较大的市场份额;另外,大学生群体比较有活力,受竞争激烈的社会影响他们也非常重视人际交往,其社交力也在逐渐增强,这个群体往往处于微信核心圈营销的中心地位,对微信的关系链扩展起着很大的驱动作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将以仙林地区大学生为例,通过研究文献,设计问卷,收集问卷数据,建立模型,分析数据等方法研究大学生群体对微信营销活动的参与度影响。
文章在结构上共分为五个部分,将根据以定性分析为前提,定性和定量分析互为依据的思路安排文章章节。提纲如下:
第一部分为文章的绪论部分,主要从近两年微信营销这种营销方式投入市场后凸显的优势阐述这种新兴网络媒体的活跃生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微信营销在对消费者的精细分析上的不足。并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来源、目的、内容、研究方法和运用的技术路线等方面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金永生在研究和微信营销有较多相似之处的微博营销时指出大品牌的微博营销自身就存在很大的影响力优势。
莫梅峰和洪嘉等人分别对电视行业、出版业等领域进行了微博营销的研究,都同时指出了互动性在微博营销中的重要作用。
牛勇、张月萍(2013)在对图书的微博营销和微信营销比较中指出:微博营销是传统的广告变形,而微信营销是双方真正的对话。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文章将围绕南京市仙林地区大学生的参与度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研究,以供该地区企业微信营销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意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以简单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南京仙林地区的大学生对微信营销活动参与度进行调查研究。
预计将调查的结果通过spss的描述统计、相关性分析、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进行定量分析。主要研究步骤为:设计调查问卷,线上线下发放问卷同步调查,对结果汇总分析,得出结论。
研究前,我预计会遇到的困难有以下几点:一是理论学习不够透彻,对于大学生群体微信营销活动参与度影响因子也了解甚少,只是从主观方面先定下了研究的几个可能的影响因子,接下来需要通过访谈调查分析了解可能的影响因素;二是调查问卷的设计缺乏经验,问卷设计的不全面可能导致最后的研究结果没有参考价值,所以,我将积极请教相关任课老师对我设计的问卷进行指导,并广泛采纳同学们的意见完善设计的问卷。另外在调查之前可以进行一次预调查,方便及时发现问题;三是在进行结果分析时可能会遇到技术上的问题,在分析软件的学习上还有待加强,能力仍需提高。
5. 参考文献
1. 王时杰.关于微信营销现状及对策的思考[j].新技术,2014
2. 张红霞,王晨,李季.青少年对广告的态度和影响因素[j].心理学报,2004
3. 张楠.大学生微博营销接触和使用情况调查--以上海地区大学生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11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