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要保持转型期的经济稳速增长,需要抓住企业这一市场经济主体要素。众所周知,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更是诚信经济,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充分把握诚信这一无形的财富。任何一家企业在市场经济中拼搏,必须靠好的信誉来支撑。如果一家企业有着行业公认良好信誉,那么就会有更多的企业愿意与之合作,交易量以及生产效益也会随之提高,反之,会增加企业的交易成本和市场风险。所以,诚信是现代企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致胜法宝。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企业诚信缺失的现象不胜枚举,这对企业本身,对消费者和社会都造成了损失。为了解决企业失信问题,建立维护行业内的良好风气,需要一个多方面适用的企业诚信指标评价体系,用全面的评价内容,科学的评价方法,规范的等级标准反映企业真实的诚信状况。这不仅能帮助企业寻找好的合作伙伴,也能够督促企业自身形成良好信誉,减少失信现象的发生。
纵观我国的企业构成,不难发现中小企业占了半壁江山,可以说他们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而由于中小企业信用的不确定性,他们在发展中困难重重,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缺少一套符合中小企业特征的诚信指标评价体系,行业中现有的指标体系绝大多数是针对大企业而建立的,为了让评价体系更客观、更科学,需要重新筛选诚信评价指标,使其更合理真实的评价中小企业的诚信状况,指导中小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更好的致力于我国的经济发展。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和思路:
(1)通过文献阅读与资料查找,明确诚信指标及诚信评级的相关概念。
(2)理解相关评价指标及评级对中小企业的作用,明确基于当前诚信指标体系,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赵家敏,黄英停(2006)认为:应当结合中小企业的特点,如企业管理者自身信用对企业信用的影响、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加大对中小企业软信息方面的评估,并且在评估时,注重对中小企业成长性和效益型的分析和考虑。
李芳(2008)认为: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应主要从长期角度来判断企业的利润潜力和信用质量,并基于此提出了由21个财务和非财务类指标组成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以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成长能力为研究的定量指标,以企业素质、企业发展前景、企业履约情况为研究的定性指标。她还认为,构建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不仅要重视企业的流动比率、资产报酬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也要考虑重视企业的创新性,成长性和发展潜力以及行业状况等非财务因素;
李国清(2010)构建了由企业基本素质、管理水平、发展潜力、信用水平和创新能力等5个一级指标和16个二级指标组成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指标体系。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通过文献阅读与资料查找,明确诚信指标及诚信评级的相关概念。
(2)理解相关评价指标及评级对中小企业的作用,明确基于当前诚信指标体系,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3)对当前的企业诚信指标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并指出其应用于中小企业时存在的问题。
5. 参考文献
[1] 高凌云,程敏,徐海俊.我国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4,(6):90-93.
[2] 张红波.略论企业信用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53-55.
[3] 蔡笑腾,苑清民.中小企业信用评级的指标体系与方法[j].经济管理,2005,(11):46-49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