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愈加重视食品质量安全,对生鲜产品尤其如此。生鲜产品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控制生鲜产品在途配送质量安全尤为重要。冷链物流是对生鲜产品生命的延长,对生鲜食品的保鲜起着关键的作用。
国内外学者对我国生鲜产品冷链物流方面做了较多研究,有不同的观点,并且取得了一定进展。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展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分析对策、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冷藏设施的研究以及冷链的流程的研究和冷链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等方面。但目前,从总体上讲,我国还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冷链物流体系,食品的运输和配送仍然有生产企业直接运营,没有外包,由此引发的诸如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不足、成本高、信息水平低的问题。
鉴于此,本文尝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生鲜产品在途配送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对生鲜产品在途配送的质量控制有重要意义。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①构建关于生鲜冷链物流的理论框架。界定生鲜产品、冷链物流的概念及内涵。介绍及冷链物流模式的概念、分类及相关的理论基础;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国外生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现状:
食品冷链受到广泛关注并开始迅速发展是在20世纪40年代之后。1958年,美国阿萨德[1]等人提出的冷冻食品品质保证取决于食品的冷冻时间、温度、耐藏性的容许限度,即#8220;3t#8221;概念;接着美国的左尔[2]补充提出冷冻食品品质还取决于产品冻前质量、加工方式、包装等因素,即#8220;3p#8221;理论;后来有人提出冷却保鲜、清洁、小心的#8220;3c#8221;原则;冷藏保鲜链中的设备数量、质量、冷却速度需达到一定的要求,即#8220;3q#8221;要求;冷藏保鲜的工具和手段、方法以及管理措施需达到一定的要求,即#8220;3m#8221;条件。这些理论不仅成为低温食品加工流通与冷链设施遵循的理论技术依据,更重要的是它奠定了低温食品与冷藏链发展和完善的坚实的理论基础 [1,3] 。
在此基础上narasmi han和stoynoff[3]将一个单目标混合型整数规划模型应用于某大型冷链食品加工企业,以优化面向供应商群体的订单分配及物资获取过程,其约束条件主要包括供应商生产能力和需求。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实现装载'运输和罚款成本总和的最小化。而后l#183;abada和vijay aggarwal[4]探讨了与数量相关的冷链食品一体化运输成本和需求呈下降趋势的价格策略,并构建了一个确定最佳数量和最优价格的决策模型。lars eek[5]认为在未来数年,物流业主要的挑战是要改良冷链中适当处理冷冻产品的教育和推广,以及谋求简易和低成本的控制及维修方法。在不久的将来,温度指示计不仅用于检查配送过程中产品的温度,还将在整个冷链过程中作为系统及其它类似系统的安全检测仪器 [1] 。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2月15日:查阅收集文献资料、确定题目,准备开题报告;
修正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完成开题报告;
2022年1月10日:完成论文初稿;
5. 参考文献
[1]刘铮铮.我国食品行业冷链探讨[J].物流技术,2006,(8):67-72 [2]林志民.浅析中国冷冻食品工业的发展问题[J].无锡轻工大学学报,1998,增刊:102-103. [3]宋华.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20-36. [4]P L Abada, Vijay Aggarwa. Incorporating transport cost in the lot size and pricing decisions with downward sloping demand [J].Int.J.Production Economics,2005,(95):297-305. [5]Marjia Bogataj, Ludvik B obert Vodopivec. Stability of perishable goods in cold logistic chains [J]. Int. J. Production Economics,2005,2(1):345-356. [6]Ju-Chia Kuo. Developing an advanced Multi-Temperature Joint Distribution System for the food cold chain [J]. Food Control, 2010, 21(4):345-356 [7]G.Prakash,A.Pravin Renold,B Venkatalakshmi. RFID based Mobile Cold Chain Management System for Warehousing [J]. Procedia Engineering.2012(38):964-969 [8]Rohit Joshi,D.K. Banwet, Ravi Shankar, Jimmy Gandhi.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of cold chain in an emerging economy [J]. Production Planning Control. 2012(23):10-14 [9]Yong-Shin Kang, Heeju Jin, Okhyun Ryou, Yong-Han Lee. A simulation approach for optimal design of RFID sensor tag-based cold chain systems[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2012(1):1-10 [10]T F Anthony,R P Bu#8217;a. Strategic purchasing scheduling [J].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1997,13(3):27-31. [11]宋汉利,于勇.农产品冷链物流中的安全监控应用研究[J].物流技术,2007,26(2):177-180. [12]车宁.用新的模式解读中国冷链物流[J].中外物流,2008,(3):10-14. [13]叶海燕.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分析及优化研究[J].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29(3):38-42 [14]武志亮.我国蔬菜物流链的现状及其优化措施[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4):326-341 [15]刘勇,崔炳谋,王小东.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问题的模型及改进混合算法[J].物流科技,2008,(4):26-30. [16]张平,陈绍慧.我国果蔬低温贮藏保鲜发展状况与展望[J].制冷与空调,2008,8(1):5-10. [17]陆旭群.浅析RFID技术在我国生鲜食品冷链物流管理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2008,(3):132-133. [18]李芳,罗清明,叶春明.JIT方式在冷链物流配送中的应用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7,26(1):99-101. [19]文晓巍,达庆利G共同配送:我国冷链物流配送模式的优化选择[J].现代管理科学,2008,(3):13-14. [20]兰洪杰,孙明燕.2008年北京奥运会食品冷链配送模式选择研究[J].物流科技,2008,(5):8-11 [21]元云丽.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的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建设管理与房地产学院,2013. |
课题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